“长不大”的便利店
【2013年01月上半月刊 总第142期】【作者:徐国】【阅读量:95612】【大 中 小】【打印】
便利店是唯一发展多年、却并没有出现几个像样的大型连锁公司的行业。其核心问题可能是,这一业态在中国尚未完全长开。中国药店:www.ydzz.com
传统零售商业的日益萧条,一方面需归因于大经济形势的走低,另一方面则拜网络零售所赐。抛却外部环境不论,细究业态自身的因素,如果说百货业的日薄西山是由于模式的老化,便利店的核心问题则可能是,这一业态在中国尚未长开。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几大零售业态中,便利店是唯一发展多年、却并没有出现几个像样的大型便利店连锁公司的行业。因此,眼下便利店的关闭潮仍在持续和扩大,也就不难理解。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区域不均衡中国药店:www.ydzz.com
7-11、可的、好德、全家等便利店连锁企业传出了数十家门店的关闭信息。通过对比可见,关闭门店有两个可以互为参照的类型:一是进入二三线城市的外资便利店,二是一线城市的本土品牌。前者的关张死于地头蛇的强力狙击,后者的关张则由于一线城市的贴身近战实在过于惨烈。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这与中国便利店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密切相关。在上海、深圳等生活节奏较快的城市,便利店几乎随处可见,社区、商业区、街头,无不见缝插针的树立着某个或某几个品牌的门店。外来品牌的区域选择更能看出这种市场倾向性,例如日系和台系便利店在选择市场时,基本集中在上海、苏浙、广东、成都等经济较发达区域,对于其他的城市和区域包括北京在内,似乎尚未成为其重点关注对象。这种市场分化,形成了这边枪林弹雨、那边风平浪静的诡异格局。中国药店:www.ydzz.com
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感觉到,在上海街头抬眼可见的便利店,到了北京却稍显寥落。上海拥有好德、可的、联华快客等本土品牌,其网点均超过千家规模,良友金伴亦有600多家门店,此外还有7-11、全家便利、罗森等日系和台系品牌,便利店总规模超过6000家,区域市场呈现饱和状态。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而在外资、台资品牌空白的市场,几乎都是本土为王的局面。例如广东东莞的美宜佳,在当地拥有近4000家门店,其区域市场的强势地位难以撼动。美宜佳也是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连锁企业。中国药店:www.ydzz.com
“便利店发展规律是人均GDP3000美元时为起步阶段,5000美元时进入成长期,1万美元时进入竞争期。以此看来,中国很多二三线城市并未具备大量开便利店的条件,这也造成大量便利店集中在一线和部分较发达二线城市。”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分析。中国药店:www.ydzz.com
模式未成型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便利店以食品为最主要的销售来源,中国便利店(包括各种夫妻店、小卖部在内),其进项来源多种多样,烟草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块内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便利店的盈利模式尚未完全成型。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国人对便利店更注重其便捷服务的功能,如话费、水电煤、信用卡还款、各种充值卡、收发快递等多种便民服务,从而不断更新换代。可以说,便利店在经营模式上的探索可谓殚精竭虑,一些极具特色的服务方式陆续涌现,除了业界耳熟能详的7-11的快餐岛外,天津津工便利与铁路系统合作售卖火车票,河北国大36524独特的煎饼早餐,罗森在上海开设的主题店——奥特曼店、柯南店,以及一个与我们医药行业相关的案例:成都WOWO便利店已经开始卖药。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但无论业界如何思虑周详,便利店是零售各业态中相对弱势的,盈利能力相当有限(据悉大部分便利店连锁企业的净利率仅为1%)。其中,其选址定位决定了成本的高企难下,而且,这一成本目前涨势惊人——以人工年上涨10%多、毛利率20%~25%计算,便利店单店日营业额至少5000~6000元才能保持亏损平衡,部分高租金门店指标可能更高。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一个便利店企业一年亏损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已很正常,就看谁能撑更久。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为了挽救这一局面,便利店连锁企业的选择一方面在于经营模式的升级和转型,另一方面则在于规模效应的获得。据悉,目前不少便利店企业已经放开了加盟,如从不加盟的7-11在北京和成都同时加大了市场的拓展力度。中国药店:www.yd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