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的“价值”
【2012年09月上半月刊 总第138期】【作者:泛舟】【阅读量:105667】【大 中 小】【打印】
“试点”真正的含义似乎只在于发布“药品电子监管码即将推行”的信息以及给予行政对象适应政策压力的缓冲周期。中国药店:www.ydzz.com
日前,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码试点工作已经在西部近5万家零售药店展开,意味着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即将在流通环节实现闭环。中国药店:www.ydzz.com
然而,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试点究竟为零售药店带来了什么?或许相关部门并没有真正考虑到行政对象的疾苦,缺少有效激励措施的跟进,零售药店的热情显然不高。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监管码的“副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国家药品监管码之于药品行政监管的意义固然不可忽视,但其在药品流通过程中同样遗留了一定隐患,一如药品,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成熟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大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药品质量管控制度,这是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施行,可能在缺少强制监督的情况下导致零售药店关于药品质量抽查的惰性,因为在人们的主观认知中,已经贴附药品监管码的药品几乎等价于安全可靠的产品。但事实上,药品电子监管码本身并不具备安全属性,这在“问题胶囊”事件中已经得到了体现。这样一来,药品质量安全关卡极可能如马其诺防线,变得脆弱而形式主义。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药品电子监管码的作用其实也是在被人为放大。零售药店的经营特点决定,它不可能完整记录消费者购买药品的具体信息(除部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药品外),即药品究竟售卖给了谁,因此追踪药品最终流向的功能实现实际上只是建立在一个伪命题的基础之上。它在药品流通链条上的延长布局也显得成效不明:关于追究责任,药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存在于药品生产、批发、零售的任一环节,药品监管码不可能提供明确的指向;关于召回药品,药品电子监管码只能追溯到零售终端,而无法追及消费者个体,与药品监管码之前停滞于批发环节的效果无异,因为在批发环节,药品出库信息的上传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具体销售终端的信息。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试点的含义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试点对零售药店来讲,在相当程度上只会成为其严重负累。中国药店:www.ydzz.com
首先,从成本的角度,为配合电子监管工作,零售药店必须配备相应的电子扫码设备,同时增设专门负责扫码的人员。这两项成本的投入可能小于工业企业和批发企业,但相对于零售药店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其次,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试点,意味着零售药店在药品出入库各环节(采购、销售、退货、销毁等)都必须进行扫码及上传。至少两道工序的增加将破坏零售药店既有的工作流程,同时影响零售药店的运作效率,系对零售药店最为致命的影响。中国药店:www.ydzz.com
曾有学者表示,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药品电子监管码与企业内部货物编码(药品代码)的统一。但这似乎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药品代码是流通于企业内部的、记录药品基本属性的编码,通常不需要包含过于精细的药品信息,只须做到“一品一码”即可;相反,药品电子监管码则细化至“一件一码”,二者之间是包含的关系。如果以电子监管码代替药品代码,一则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记忆难度,一则会使相关工作变得繁杂。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或许这些因素并未算进有关部门考量的范畴之列。从药品电子监管码在药品生产及批发环节的推行情况来看,均以“试点”名义开端,但都跳过了效果评估阶段而直接进入大范围强制执行的阶段。对零售药店来讲,也许命运同样不能被改写,因药品电子监管码实施而带来的困扰只能由企业自行消化。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一定意义上讲,“试点”真正的含义似乎只在于发布“药品电子监管码即将推行”的信息,以及给予行政对象适应政策压力的缓冲周期,而不具备“试点”一词字面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中国药店:www.yd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