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建设激活医改成果
【2016年09月上半月刊 总第222期】【作者:郝岚】【阅读量:59880】【大 中 小】【打印】
8月19至20日,时隔20年之后、以最高规格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将“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也被视为对已经进入攻坚“啃硬骨头”阶段的医改前期工作的督促落地。千头万绪之下,处于最优先级别的是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中国药店:www.ydzz.com
自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仅从硬件指标上看,确实“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自2009年至今,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投入累计5.6万亿多元,年均增幅达20.8%,比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增幅还高出6.6个百分点;基本医保覆盖了13亿人中95%以上的人口;到2015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528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0770个;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069.4万人……这样的医疗资源即便与最为发达的美国相比,也差距不大——中国与美国的千人床位之比为4.8∶3.1。但如此豪华的硬件配置,仍然无法纾解“看病难、看病贵”,而且在一轮轮改革中,政府、民众、医院、医生、医药企业几乎没有一方满意。可见不是硬件投入不够,而是资源配置的制度设计出了问题。这次,党和国家最高层将制度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可谓切中肯綮。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七月下旬,《中国药店》联合广东省药品零售协会和步长制药组织了赴德国、荷兰的医药考察活动,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其通过“强政府+强社会”的制度设计,使保险、医院、医生、药店、患者各利益相关方有效协商、相互制衡,同行业间有序竞争,保证了整体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和公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药店:www.ydzz.com
保险是核心,政府管,社会办,管办分开。同我国一样,德国实行强制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社会性的疾病基金协会。疾病基金协会由保险缴费方——参保人代表、雇主代表组成决策层,通过基金预算、选举执行委员会、制定相关规章等,并聘请专业人士运营。整个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最高治理层是联邦联合委员会,由疾病基金协会代表、医院协会代表、医师协会代表、患者代表组成。每个公民自由选择任意一个法定疾病基金会为其提供服务,疾病基金会通过谈判与医院、医生和药店等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价格协商,签订协议,为参保人支付医疗费用。疾病基金会接受州政府和联邦医疗保险办公室的监督。中国药店:www.ydzz.com
政府权力边界界定清晰。与我们政府既是医保经办方又是医疗提供方“左右互搏”不同,德国政府部门只是制定法制体系、执行法规和进行必要的监管,为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险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硬性约束的卫生总费用预算等,保费的收支、医疗服务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医疗费用控制等具体事务则由社会治理机制来完成。由于不参与具体事务的操作,不涉利益,政府部门有更多可能、更公正地进行宏观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医保医疗系统高效稳定运转。中国药店:www.ydzz.com
法律法规系统完善。在德国,医疗卫生方面的立法是联邦卫生部最主要的职责。早在130多年前,德国就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之后历次的改革,都是通过加强立法来保障改革措施的实施,各项法律法规细致、完善、实用。国家卫计委曾赴德考察学习后深刻反思到,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还缺乏基本卫生法,专项性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近年来医改中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成效也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亟待加快健全法制建设。中国药店:www.ydzz.com
当然,我们走马观花的考察,认识可能失之于粗浅。实际上,中国的多年医改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如今着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进行突破,有望以制度建设盘活多年于硬件上的巨大投入,激活多年医改成果。中国药店:www.yd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