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托管不能成为企业“驻院办”
【2014-04-25】【作者:何伟】【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52723】【大 中 小】【打印】
医疗机构开展药房托管是新医改政策鼓励的方式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运行,药房托管已经形成基本的运行模式。近日,由华润医药拿下广州中山一院药房托管权所引发的药房托管问题,再次引发诸多媒体关注,药品生产、流通和医疗机构各执一词,褒贬不一,难以形成共识。事实上,在当前药房托管没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规范约束之下,药房托管的模式引发利益各方争议在所难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改政策引入药房托管的初衷,是为了减少医疗机构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成本,达到缓解“看病贵”的目的。如果以此为重要标准来衡量现阶段药房托管的实际效果,不难看出当前的药房托管模式已然背离了新医改政策鼓励药房托管的本意。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方面,药房托管并不改变药房的所有权,托管药房依然是医疗机构的“一亩三分地”。自家的地如何种、种什么,受委托方虽有话语权但绝没有主导权,仍然是医疗机构说了算。也就是说,药房全面托管还是部分托管,对破除“以药补医”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遏制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另一方面,部分热衷于药房托管的流通企业大都抱着“无利不起早”的心态,认为通过药房托管方式既可以确保本企业药品进入医疗机构的优先权,又可以取得本企业药品采购的优势地位。一些取得大型医疗机构药房托管权且总量可观的流通企业,获得了一般流通企业无法企及的在药品采购中的选择权和表决权,在占得先机中多了一条打压上游药价的机会和本钱。药房托管因此成为一种新的谋利手段和方式。中国药店:www.ydzz.com
同时,药房托管的形式虽然让医疗机构在名义上撇清了医院与药房的关系,但事实上应该存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实际利益链。在医院和药品企业、托管药房和医生相互“绑架”中滋生出新的灰色利益通道,在“坐地分成”中使药品回扣和商业贿赂更加合法化和隐性化。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由此,我联想到前些年集中清理过的“驻京办”,与现今的药房托管何其相似。同样看似只赔不赚的机构却不计成本地去开办,自然有其长远利益考虑,这一点其实是公开的秘密。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诚然,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或者更多地以药谋利的手段可以通过更严格、更规范、更科学、更全面的药品集中招标等方式来破除,特别是医改推进中不断调整和实施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已经在着力解决上述问题。但药房托管如果没有更为有效的配套措施,依然会在利益链条中发挥着它本不应该发挥的不当谋利角色,最终损害医改的成果。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新医改政策层面上来说,药房托管有其值得尝试的一面,但不能让药房托管成为药品企业“驻院办”,还需要各方的重视和改进。如果没有有力的规范措施和管理办法,不妨集中清理了之。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