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药品“降价死”的怪圈?
【2014-03-06】【作者:尹卫国】【来源:甘肃日报】【阅读量:57424】【大 中 小】【打印】
【导读:降价药品为何成“短命鬼”?个中秘密并不深奥,因为降价大幅削减了医院、药厂和药商的利润,他们没了积极性,药品代理商停止进货;医院停开处方;药厂停止生产,降价药便“光荣牺牲”。可这只是假象,降价药虽“死”但“阴魂不散”,迅速换了一件“新药”马甲重新审批后再以高价上市,“魔术”般地变成了涨价。比如降价的普通红霉素失踪后,市场上很快“生”出40多种名称的这类药品,价格居然是原价的10倍。 】中国药店:www.ydzz.com
早产儿补钙用的维生素D价格仅为几毛钱,如今市面极难寻,家长只好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买鱼肝油胶囊替代;4.9元一瓶的甲亢病人常用药甲巯咪唑片也闹起了“药荒”;3元多一支的心血管疾病常用药西地兰注射剂也玩起“失踪”。(见2月16日《中国青年报》)中国药店:www.ydzz.com
降价药品为何成“短命鬼”?个中秘密并不深奥,因为降价大幅削减了医院、药厂和药商的利润,他们没了积极性,药品代理商停止进货;医院停开处方;药厂停止生产,降价药便“光荣牺牲”。可这只是假象,降价药虽“死”但“阴魂不散”,迅速换了一件“新药”马甲重新审批后再以高价上市,“魔术”般地变成了涨价。比如降价的普通红霉素失踪后,市场上很快“生”出40多种名称的这类药品,价格居然是原价的10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可见,药品“降价死”完全是医院、药厂和药商联手导演的“杰作”,他们串通一气变相抵制政府的降价令,处心积虑地盘剥和侵蚀消费者利益。这是一种宰客不动刀的“软对抗”,目的是为了攫取、垄断药品暴利。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降价死”现象反映了医药生产商、销售商和医院社会责任的缺失。如何走出药品一降就“死”的怪圈?笔者以为需要“三管齐下”。首先要从严管理、严格控制新药审批。据报道,我国每年批准的新药有近1万种,而美国不足1000种。中国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研发新药问市?其中的“猫腻”是许多所谓“新药”并非新研发的药,而是老药换了新“马甲”,完全“换汤不换药”。从严整治新药审批是遏制药品“降价死”的重要招数,老药穿“新装”牟取暴利,是欺诈病患者的违法行为,应严肃查处。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其次要强化药品销售的透明度。据了解,目前我国药品生产领域已处于较为规范的市场竞争,主要问题是销售领域被医疗机构所掌控,上游的市场竞争和下游的垄断经营很不匹配,导致暗箱操作,药价离奇虚高。遏制药价暴利须打破经营垄断,让药品生产商与销售、用药单位,包括医院、药店等直接见面,洽谈、签订供销合同,从而减少药品代理商等中间环节。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三要尽快实行医院院务公开。患者对医院用药应有知情权和一定程度的选择权,可根据自身病情需要和经济状况选择用药。保障患者这种权益,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少数医生因逐利、吃回扣动机,动辄开大处方和贵药,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与此同时,国家财政对生产廉价常用药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也不可少,以保证药企有一定的利润。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