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让中医药“打包”走出国门

【2013-09-27】【来源:人民日报】【阅读量:72180】【 】【打印



  导读:中药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只能是以食品、保健品等名义出口,名不正言不顺。同时,欧美各国频频发布中药有毒的通告,中药背上了许多洗不掉的污名。而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2011年4月开始实施,中药在欧盟未能实现“零的突破”。按照这个法律,中成药需要在欧盟地区使用15年以上、在中国使用30年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中国中药可能面临着在欧盟市场全面退市的风险。中成药进口必须申请许可,而许可的前提是对中成药中的每一个成分进行检验。高达数百万英镑的中成药检测费用,将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药走出去不能靠单一的药品出口。以药带医不通,以医带药更可行中国药店:www.ydzz.com

  英国药品管理局近日表示,计划从明年初起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目前,中成药零售收入约占各诊所的三四成。这项规定如果实施,无疑将给英国中医业带来灭顶之灾,大批诊所面临倒闭。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药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只能是以食品、保健品等名义出口,名不正言不顺。同时,欧美各国频频发布中药有毒的通告,中药背上了许多洗不掉的污名。而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2011年4月开始实施,中药在欧盟未能实现“零的突破”。按照这个法律,中成药需要在欧盟地区使用15年以上、在中国使用30年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中国中药可能面临着在欧盟市场全面退市的风险。中成药进口必须申请许可,而许可的前提是对中成药中的每一个成分进行检验。高达数百万英镑的中成药检测费用,将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药无法以“药”的名义登堂入室,只能用“草”的形式出口海外,这让出口中药提取物成为一种“时髦”的选择。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呈现“一增一降”的态势,即提取物的比例连年增长、中成药份额逐年降低。更尴尬的是,国外大量从我国进口中药提取物,主要是用来开发植物药。他们以低廉的价格购买,把污染留在中国,再做成制剂高价返销到中国,被戏称为“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出口的中药材资源,多数属于我国独有的稀缺资源。由于缺乏有效保护,我国药材资源日渐枯竭。这种卖原料、毁环境,低附加值高消耗的出口导向,与生态文明的理念格格不入,并将把传统中医药引向不归路,显然弊大于利。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药国际化喊了多年,却依然在家门口打转。只有天士力集团公司的复方丹参滴丸进入美国FDA三期临床,仅此一例而已。面对“洋中药”抢滩中国市场的态势,中医药不仅占领不了国际市场,甚至连自己的地盘都有失守的可能。而中成药要想在欧美市场获准上市,获得正式注册是唯一的途径。但是,国外注册的门槛太高,可能会让投入的巨资血本无归,花钱赚不来吆喝。更重要的是,中医药容易落入“废医验药”的制度陷阱,即西方用所谓现代医学的方法来检验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事实上,中医中药是相辅相成的,药为医用,医因药存,两者具有较强依附关系。中药在海外单枪匹马地闯市场,风险不可控。古人云:“药之害在医不在药”。离开中医的指导,乱用或滥用中药容易出问题。一纸不良反应报告或是毒性超标通告,就能让某种中药信誉扫地,再走出去难度就更大。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崇尚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药成为一块诱人的“奶酪”,只有走出国门,提升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中药走出去不能靠单一的药品出口,而应以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形式“打包”走出去。以药带医走不通,以医带药更可行。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近年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中医药服务贸易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它涉及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多领域,在全球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快速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中医药服务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医药服务应用范围,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度,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和发展。可以预见,中医药服务贸易将为中医药通往世界打开另一扇门。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顾尾不顾首”待破题 [2014-06-06]
·中医药需集五大优势资源出海 [2014-05-28]
·振兴中医药应从独立自主开始 [2014-05-19]
·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药融入卫生改革发展 [2014-05-05]
·刘延东:中医药要在医改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4-04-24]
·中药资源成难题 中医药成国家战略尚待破局 [2014-03-25]
·中医药立法初现曙光 中医药发展成舆情热点 [2014-03-20]
·用国际游戏规则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2014-03-13]
·中药领域代表委员:将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4-03-11]
·吴以岭:中医药面临宏观肯定微观否定窘境 [2014-03-06]
·中国中医药产业迎来“二次开发”新契机 [2014-03-05]
·中医药发展前景诱人 基金加码布局 [2014-02-27]
·未来将着力加快中医药协同创新 [2014-01-23]
·刘延东: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和潜力 [2014-01-21]
·中医药2014变局:中药注射剂降价首当其冲 [2014-01-20]
·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模式 可借瑜伽模式 [2014-01-15]
·中医药:守望“云开” [2014-01-10]
·“大数据”应用将为中医药带来“大价值” [2013-12-26]
·中医药标准加紧与国际接轨 为“走出去”清障 [2013-12-13]
·中医药创新启示录:不能为了“标准”而标准 [2013-12-12]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