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妆”意何时浓
【2013-09-24】【作者:陈爱军】【来源:21世纪药店】【阅读量:72515】【大 中 小】【打印】
编者按: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薇姿官方网站显示,薇姿在上海地区有25个专柜,其中药店专柜仅有1个;在广州地区,薇姿有22个专柜,其中药店专柜为2个;北京地区31个薇姿专柜,药店专柜仅为8个。而理肤泉官网显示,目前理肤泉在北京的专柜有16个,其中药店专柜6个;广州市场专柜12个,其中药店专柜仅2个。这是否意味着,药妆品牌已经开始逐渐打破“药店专售”的单一渠道,连锁药店正逐步失去“药妆”资源?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的一篇报道,再次把人们的眼球吸引到“药妆”的话题上。该报道称,“药妆”已集体“逃离”药店,并引用了薇姿和理肤泉官方网站的数据来进行证明,如目前上海地区25个薇姿专柜中,仅有1个在药店。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2003年杭州武林药店开出第一家药妆店至今,药店试水“药妆”之旅已走过10年,其间一度有过高潮,然而,药店和厂家对“药妆”的10年付出和努力换回来的却是“鸡肋”。其实,“药妆”在药店的没落是必然趋势,导致这个结局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中国药店:www.ydzz.com
首先是政策因素的影响。近两年来,即便有志于在“药妆”路上继续探索的药店,也不得不受制于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医保定点药店禁售非药品,一边是贡献较小甚至可以忽略的“药妆”,一边是事关门店能否盈利的医保定点资格,孰轻孰重,不必多言。战略上的观望、暂缓或搁置,使“药妆”的发展后继乏力,逐渐萎缩。中国药店:www.ydzz.com
尽管有许多药店经营者为了做好“药妆”频频走出国门,学习、吸收国外药妆店先进的管理理念、经验、品类知识等,并且刻意求变创新,但有一个关键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吸客。当初针对年轻人群而增设药妆,但年轻消费群体并没有如愿进店,事实证明两者并不能做到兼容。时至今日,药店越演越激烈的促销竞争,其主要对象仍然是中老年人群,“药妆”的尴尬处境可以想象。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店对“药妆”所做的种种努力,只是改变了自己,并没有改变消费者——培养他们上药店买“药妆”产品的习惯。不是药店没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提供与商超同样的高待遇,自然无法吸引商超的专业销售人员。店员卖药可以,销售“药妆”却力不从心。虽然有些药店也做了相关培训,但专业的素质和营销的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并非培训就可以解决。即使不惜花血本挖来这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由于药妆产品的销量有限和拓展困难,难有大的作为。中国药店:www.ydzz.com
早年杭州武林药店通过对“药妆”经营的探索得出了一个经验:消费者大都认可外国的品牌,国内的品牌很难卖得动,而国内许多知名企业生产的“药妆”产品纷纷在药店“搁浅”则成为最好的例证。在药店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少数几个品牌薇姿、理肤泉等把重心转向商超渠道,对药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过这也说明,这些在药店站得住脚、寥寥无几的品牌心里很明白哪里才是真正的大市场,也意识到未来几年药店的“药妆”市场扩容艰难,何况当初投身于药店就是为了找一个打进中国市场的突破口。中国药店:www.ydzz.com
当然,药店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并非一无所获,在母婴、日用、护理产品还是取得了一些突破。笔者有一位相识的老总,他做了药妆多年始终难有大的起色,但近年来做日用、护理产品却有不小的成绩。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全国的药店已达42万多家,数量如此庞大,使之拥有一个难以比拟的优点——便利性。如何发挥药店的便利优势,这应该成为药店经营者在今后多元化道路上重点思考的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