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普药新做 渠道突围

【2013-08-26】【作者:孙立军】【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78751】【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
  国家基本药物招标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56号”文明确国家基本药物整体运行的指导思想,即采用“双信封”制度。这种制度在各省招标中的运用细则有所区别,但大同小异,一品三剂两规单一货源供货的形式基本不变。中国药店:www.ydzz.com

  厘清概念打品牌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有的企业在先期招标中吸取了教训,迅速对全国的招标价格和供货价格摸底,作有效调整,在第二轮补充药物招标中取得较好的中标成绩。有的企业一味埋怨,只能在后来的招标中再次败北。可见招标的内控体系是医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医药市场上应对招标、防范失误、把握方向的重要保障。中国药店:www.ydzz.com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大型制药企业品种比较齐全,在基本药物目录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对基本药物招标的依赖性也更大。根据近年湖北、山东、江西、河南等省份的基本药物招标情况,因招标价格继续降低,一些大型制药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而弃标、不中标现象有所攀升。中国药店:www.ydzz.com

  很多大企业初期遭遇败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基层市场缺乏认识,概念上有一些混淆,这些企业把县医院也作为基层医疗市场的一部分,实际上这是迥然相异的两个市场。以河南为例,调查资料显示:县医院日患者数达500,95%是初诊病人,且绝大部分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用药在1000种左右,95%为本土药品,5%为跨国药品,100%来自省级药品投标名单,市场潜力巨大,这样的市场显然不能放弃。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营销角度来分析,做好基/普药一方面要关注终端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进行模式的延续和突破。终端结构上,国家医保药物(包括国家、省、市、部队医疗机构)占市场40%的销售份额,国家基本药物(社区、县及县以下三级医疗机构)占30%的销售份额,一般普药(末梢循环和空隙市场医疗机构)占10%的销售份额,零售药店的OTC药品及处方药占20%的销售份额。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运作模式上,可用一句话概括基/普药企业的成功之道,那就是“做品牌普药”。针对商业公司和老百姓开展一系列品牌宣传,形成口碑。新政策出台后,企业不仅要继续宣传,更要结合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相应调整组织架构、营销模式、管理制度,在流程上创新,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占据主动。中国药店:www.ydzz.com

  适应形势调策略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我国制药企业的产品以普药为主,利润较低,竞争激烈,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企业市场营销的主要方式是招商代理模式,特别是中小药企根本不建营销队伍,完全依靠代理销售产品。然而,药企将产品全部交给代理商后却易引发一系列后患:首先是窜货,代理商之间为占有市场不惜低价倾销,扰乱药品正常的价格体系;其次是企业品牌受到影响,混淆视听;第三,企业的产品掌控能力极弱,往往被代理商牵着鼻子走。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其实,企业压力不仅来自于单一品种营销策略的重新定位,企业参加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也迫切需要新利润支撑。中国药店:www.ydzz.com

  基本药物招标政策日趋严格,在一个省弃标或不中标就意味着退出该省市场。为了缓解基本药物招标价格下降与生产成本上升的矛盾,许多企业采取补差的做法——用高利润产品补贴基本药物中标的低价产品,以求得市场占有率。挖掘普药产品的潜在价值,改变以招商代理为主流的营销模式,创造新的盈利空间成为生产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然而国内企业在基层医疗市场都没有成功的模式,从市场来分析,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产品将要面临更大的价格压力,在这样的价格压力下,很难发现一种最合理的模式,势必要经历过渡期的探索和实践。过渡期要做好以下工作:集中招标采购保价格,合理弃标;商业销售协议的补充和调整,保重点大区域,放弃低价格中标区域;找各地优势配送优势企业,委托打包投标,同时确保商业协议不受影响。中国药店:www.ydzz.com

  企业在转型期可与各地省配、市配、县配建立商业联盟,以求平稳过渡,规避风险。内部统筹协调,外部战略商业联盟是基本策略,在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中,从配送商选择到集中结算,都需要考虑整合和借助商业的力量。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未来普药企业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和价格体系适应基药和社区药销售思路;确定产品投标策略是最低中标价、平均中标价还是最高中标价。未开始项目确保投标率100%,中标率95%。注意建立预案统筹公司资源紧急公关,重新梳理可能的增补项目,达到30%的增补成功率。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国家基药招标或掀巨大变革 [2014-07-18]
·基药招标取向变 进口替代效应待明 [2014-01-10]
·招标大年,基层市场或继续分化 [2014-01-06]
·首个地方新版基药招标落幕:原研药仍享特权 [2013-12-27]
·2014药品招标大年 外企或集体放弃基药招标 [2013-12-17]
·基药招标筹备杀青 渠道建设临考 [2013-09-26]
·新基药招标应对实务 [2013-09-22]
·全民用药消费应导向零售药店 [2013-07-23]
·基药招标向低价再挺进? [2013-06-26]
·基药招标的本质在于营销 [2013-06-17]
·两大招标政策或衔接 [2013-05-30]
·粤药品招标新规引质疑 药品招标弊端重重 [2013-05-30]
·广东药品采购市场化革新 影响待验证 [2013-05-27]
·粤药品招标新规征求意见 剑指降低药价 [2013-05-27]
·广东药招首提三次报价 药企或将沦为洗钱机 [2013-05-27]
·湖北药品招标价“就高不就低”遭质疑 [2013-05-27]
·中国药促会发文建议 广东基药招标“纠偏” [2013-05-27]
·药品招标模式是一道待解难题 [2013-05-27]
·粤基药招标草案引反弹 药企欲抱团对搏 [2013-05-27]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