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笔者建议,将原公立医院中的药品经营权剥离出来,即以地级市为单位,将各级公立医院现有的药品仓库、药房(包括门诊药房和住院部药房)等有效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从公立医院剥离和独立出来并进行资产重组,而将其药房变成药店,组建成立一家全新的公立医院药房连锁企业。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前全国部分城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医疗体制试点改革,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笔者认为,由于我国医疗体制的复杂性,当前医改的进展和局部改观状况,距离2009年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医改总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就是医药分开了,笔者却不敢苟同。从表面上看,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好像是切断了公立医院主要的药品利润来源,堵住全国人民对医院“以药补医”的诟病。但医改中最重要的一环——实行医药分开的思想尚未得到真正的落实,上述改革仅仅是冰山一角,尚不足以将医药进行较为彻底的分家,其遗留的诸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为了较为彻底地解决医改中的医药分开问题,笔者提出建立公立医院药房连锁企业这一创新的公立医院药品管理模式构想,权作抛砖引玉,供政府有关部门和业界同仁参考。中国药店:www.ydzz.com
众所周知,医药分开的目的是突出体现医疗机构的医学诊治技术和服务水平,让老百姓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换言之,医院或医生应靠医术赢得病患者的尊重,以实现其治病救人的宗旨和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将医院和医生药品经营过程中的获利行为与其医疗职能(或职责)脱钩。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笔者以为,当药品和医疗器械(这里主要指医疗器械耗材)不再是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时,公立医院就丧失了管理药品(含器械)的根本动力,而近3万个品规的临床用药的管理无疑将成为其沉重的包袱,那么为什么不彻底卸掉这些包袱呢?中国药店:www.ydzz.com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建议,将原公立医院中的药品经营权剥离出来,即以地级市为单位,将各级公立医院现有的药品仓库、药房(包括门诊药房和住院部药房)等有效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从公立医院剥离和独立出来并进行资产重组,而将其药房变成药店,组建成立一家全新的公立医院药房连锁企业【如深圳市目前有67家公立医院,我们不妨将该连锁企业暂且命名为“深圳市公立医院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或者叫别的名称),则该连锁药房预计共有134家分店】。中国药店:www.ydzz.com
1 取消药品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仍有几大问题尚待解决:中国药店:www.ydzz.com
硬件设备成本仍发生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院原有的仓库和药房(包括门诊药房和住院部药房)将继续保留,仓库和药房及其内部的硬件设施和设备还是不能少。仓库、药房及其设施设备的折旧、维修和保养成本将继续发生。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人力资源成本高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院药剂科(如药剂科管理人员、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人员等)及药房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如药房窗口的发药人员等)没有减少;医院药品仓库的管理人员(如仓库负责人、保管员、打单人员、统计人员、搬运工及发货配送人员等)还得继续保留;医院高层的药品管理人员(如主管药品的院长或副院长)依然不能少;医院药品采购需要而配套的财务管理人员(如结算药品货款的打单、出纳、会计等人员)还将继续保留。中国药店:www.ydzz.com
采购资金费用未减少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公立医院虽然没有了药品的利润来源,但由于医院仍然需要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依然需要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上(当然这其中还不包括占用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商的货款),显然,医院因采购药品而发生的资金需求、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依然巨大。中国药店:www.ydzz.com
贿赂链条未彻底斩断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回扣的存在是造成药价虚高和药价贵的重要推手,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又由于公立医院领导和医生个人的巨大利益驱动导致“终端为王”的神话存在,所以即使公立医院没有了药品利润来源,但由于医院还将继续管理药品,药品依然还在医院内部流通,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生就依然存在收受回扣的寻租空间和机会。所以,仅仅依靠政府一时的行政高压措施或纪检查处政策,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必须从源头上寻找到杜绝回扣的根本方法和长效机制,让医生的获利思想真正回归到提高专业技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诊治疾病的唯一渠道上来。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公立连锁药店 创想“医药分开”新模式
【2012-08-29】【作者:罗春林】【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109587】【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1页
![]() |
相关阅读 |
· | 药品零售政策甘霖落地难 [2014-09-17] |
· | 京公立医院经营数据摸底 医药分开试点扩容 [2014-05-07] |
· | 医药分开政策不应一招鲜 建议补齐短板 [2013-06-21] |
· | 医药分开下的药房策 [2013-06-06] |
· | 京沪拟推广医药分开 专家:难解决医生趋利 [2013-05-28] |
· | 药店也爱处方药 [2013-03-28] |
· | 陈仲强:医药分家 补足药品收入缺口是关键 [2013-03-04] |
· | 李宪法:医药分开的最佳模式是经济分开 [2013-02-28] |
· | 院内专业药房备战医药分开 [2013-02-06] |
· | 医药分开灰色利益链难断 没医保看不起病 [2013-02-04] |
· | 医药分离不该中西医一刀切 [2013-01-29] |
· | 医药分开行在服务区 [2013-01-07] |
· | 2012回顾之从医药分开中寻找商机 [2013-01-05] |
· | 医改做好医药分开得把比价权还给患者 [2012-12-31] |
· | “医药分开”的细节考量 [2012-12-28] |
· | 试点医药分开不是解决补偿问题 [2012-12-12] |
· | 向医院要资源 [2012-12-05] |
· | 医药分开三问:能否告别大处方 [2012-12-04] |
· | 医药分开,“以技养医”需做好加减法 [2012-12-04] |
· | 总额预付制度将成医药分开的趋势 [2012-11-30]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