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自主创新路径宽 莫让医疗器械产业成外资大餐

【2011-04-28】【作者:王春 孟宪军】【来源:科技日报】【阅读量:10105】【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
  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中逾八成被跨国企业垄断,导致“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难解。跨国企业强势“跑马圈地”,我国自主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形势,本土企业如何走出困境?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是否能让自主创新的路越走越宽?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疗器械市场:外资的饕餮大餐?中国药店:www.ydzz.com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公布实施以来,创造了巨大的医疗器械产品需求。4月14日,“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现场交流会在重庆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00亿元,增长率高达23%。据预测,今后五年间,中国整个医疗仪器与设备市场规模将翻一番。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前,我国企业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医疗设备行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牵涉学科很广的综合性产业,技术门槛很高,跨国医疗器械生产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包括心电图机、CT、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基本看不到国产品牌,超声波仪器等领域中跨国企业的垄断份额甚至超过90%。其中,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大跨国巨头基本瓜分了中国医疗设备的高端市场,GE和飞利浦在华的医疗设备业务都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而西门子称,其目标是医疗影像设备在华销售增幅高于市场预计的年增长率10%。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向专注高端医疗器械的跨国医疗企业开始关注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纷纷布局中低端产品生产、销售。2011年医疗器械博览会上,GE、飞利浦、佳能、锐珂等纷纷展示其针对县、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而开发的新产品,乃至包括金融服务、医疗信息化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相比之下,近年来,我国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较快,在一些高端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研制上有所突破,但从总体水平上看,由于起步晚,企业小“散”乱,尚未形成标志性产品、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品牌,与发达国家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国内相关企业大都做低端组装,无核心技术。”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戴建平教授日前在“2011年中美磁共振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自主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严峻形势:医疗器械市场有被国际巨头“鲸吞”的危险!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原副会长郑全录表示,跨国企业强势“跑马圈地”,“其结果是价格居高不下,同时也加剧了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