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美舒利事件突现续集 恶性竞争手段实属罕见
【2011-04-06】【作者:李劼】【来源:南方日报】【阅读量:8255】【大 中 小】【打印】
有了基本的辨别能力和一定的医学知识,神马“砖”家,神马跨国企业,那都是“浮云”。中国药店:www.ydzz.com
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事件突然出现续集,且内容更加劲爆。最近有匿名人士通过邮件向媒体爆料,称尼美舒利的安全性恐慌事件或是一场由某跨国公司策划的阴谋,去年那场公司花费百万的药品国际论坛,目的主要是贿赂、公关以销售尼美舒利医院的医生、药剂师,要让医生们认识到“尼美舒利”的不好,进而弃用之,邮件还附有医院名称、每家医院尼美舒利的销售情况。在普通百姓看来,匿名人士报料够猛,媒体也够胆,将邮件内容公诸于世。中国药店:www.ydzz.com
经历大S闪婚事件后,本人就相信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不过有此心理承受能力本人还是被这报料闪了一下腰。药企通过各论坛、学术会议公关抑或支助医院及医生的事情向来就有,而且这举动可能是从国外传入国内的,但这么目标明确、缺乏商德要“做死”竞争对手,还能够被媒体曝光的,实在罕见,当然前提是报料内容真实可信。这不禁让人担心,此举不是明摆着在不知真相的百姓面前,正向各位专家扔去一只鞋子,让专家成为“砖”家吗?用什么药,都让企业操控了,这些医生、专家不是徒有其表的药企木偶吗?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人曾听同行说过一件事,在一个食品健康活动上,某知名三甲医院的营养科教授说:某洋快餐吃了不一定会增肥,只要控制量就行,该活动是由洋快餐企业赞助的。怎么样,这和匿名报料所说的,跨国公司花费百万赞助药品国际论坛,赞自己药贬低“尼美舒利”有相似之处吧?企业和专家互惠互利的事不光发生在医药行业,人们大多知道洋快餐属“三高”食品,最好少吃,那位同行也表示专家的话不可信,一听就有问题。而“尼美舒利”呢?孩子是否放心去用,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未必能鉴别,而且到现在国家药监局尚未给出明确答复。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这样匿名报猛料的事虽然满足了大家窥视真相的愿望,但也会让局势越来越糟糕,局外人因此失去方向感,增加疑惑感。就像香港媒体接到报料,称某知名男星生活糜烂感染艾滋病一样,大家只能在无尽的猜疑中越猜越晕,甚至永远都不知道真相,另外还让艾滋病患者被继续扣上“乱搞”的臭帽子,难以获得客观和友善的看待。回到“尼美舒利”,在期待国家药监局指明一条“阳光道”之前,我看我们还是加紧学习正确的医学知识吧,有了基本的辨别能力和一定的医学知识,神马“砖”家,神马跨国企业,那都是“浮云”。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