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处方药巨头发力零售终端
【2012-11-13】【作者:李莉】【来源:信息时报】【阅读量:103541】【大 中 小】【打印】
辉瑞、赛诺菲、拜耳……处方药领域的世界巨头在基本完成中国三甲医院渠道建设后,又瞄准了巨大的零售药店市场。“在新医改的拉动下,近年来药品在零售药店渠道的销售额保持了15%的增长率,去年零售药店药品的销售额达到了2000亿元。”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黄泽骎介绍。据了解,有的外企拉起了大批人马专门“进攻”药店里的处方药销售,有的则通过收购非处方药企来参与竞争。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日前从辉瑞大零售年度总结会上了解到,经过一年的“大零售”战略施行,其处方药在全国药店已广铺渠道,辉瑞中国零售副总监张锐表示,“大零售”今年销量有望超10亿元。据悉,早在8年前辉瑞就在中国药店市场开卖处方药万艾可。截至今年上半年,万艾可在辉瑞大零售中的销售占比已由10%左右提高到90%,年均销售额超过5亿元。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但随着公司发展需要,辉瑞必须考虑如何跳出传统的以万艾可为导向的销售模式,在药店系统和大众消费者中建立公司品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辉瑞便酝酿处方药“大零售”战略,辉瑞也从今年起正式成为国内第一家提出处方药“大零售”概念的外资药企。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张锐介绍,目前公司产品万艾可、立普妥等八大处方药已开始整体性拓展全国零售药店渠道,在药店已实现8亿元销售额,今年有望超10亿元。“辉瑞在中国医院终端覆盖了五六千家,在药店终端差不多覆盖了四万家,从数量上看,覆盖的广度比医院更大,而且便利性强,可刷医保卡,与消费者更贴近。”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商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有40万家零售药店,其中连锁药店企业有2400家。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其实,除了辉瑞,其他外企如拜耳、赛诺菲和葛兰素史克等也在谋划此事。但不同于辉瑞自建大零售队伍的是,其他外企都是两步走,一方面通过收购本土具备一定品牌和销售网络优势的OTC企业,另一方面也在加快自身零售市场建设。如拜耳收购东盛“白加黑”、赛诺菲先后并购杭州民生和太阳石“好娃娃”,都是外企在加速渗透中国OTC市场。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