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儿科中广泛使用尼美舒利的国家,主要有意大利、印度和土耳其。在意大利,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合理使用”尼美舒利会造成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但是有研究表明,根据该国的不良反应报告,使用尼美舒利会增加肝、肾损伤的风险。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尼美舒利畅销的印度,曾有制药公司基于4097个尼美舒利处方进行跟踪,得出儿童使用尼美舒利是安全的结论。但是,由于该国不断出现儿科不良反应病例,早在2003年,便有论文提出“儿科禁用尼美舒利”的呼吁。2011年1月,印度最终禁止在儿科治疗中使用尼美舒利混悬剂。中国药店:www.ydzz.com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儿童标准处方集》,在儿童止痛退热方面推荐了三种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没有尼美舒利。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于国内出现的尼美舒利风波,厂家多强调该药仍在欧盟等地销售,但是却忽视了“适应症”及“适用人群”的概念。许多国家开始严格限制尼美舒利的适应症,并对该药说明书上标示不良反应、禁忌等。而在儿科临床上使用尼美舒利,更应该慎之又慎。目前已有不少国家严禁12岁以下儿童使用尼美舒利。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物警戒”亟待加强中国药店:www.ydzz.com
尼美舒利作为上世纪末批准的药物,上市十余年才由媒体爆出“不良反应”新闻,这就成了所谓“老牌药”出现新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根据目前的新药审批法规,对于像尼美舒利这种已经在国外上市的品种,在国内作新药报批时,属于国家二类新药。二类新药由于已有在国外上市的经验,在临床试验的要求上相对宽松,仅做“验证性”研究。即便是按照一类新药的标准进行严格临床试验,以目前的试验规模(人数往往不足百人)、试验周期(多为数月、半年),许多可能的药物副作用未必能够在临床试验阶段都显露出来。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国家发生的“反应停”(沙利度胺)药害事件,造成上万名畸形“海豹儿”的出生。这让制药界认识到了药品的评价应延伸至上市之后。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的出现,再次警示了药物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性。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前,药物上市后再评价的主要途径是“药物不良反应”监控。但是,我国目前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主要以医院报告为主,其他报告途径相对匮乏。去年国内“西布曲明”撤市晚于国外,也是源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滞后。中国药店:www.ydzz.com
自从近年来“齐二药”、“欣弗”等严重药害事件发生后,在儿科使用尼美舒利方面再现争议,这些现象都在警示我国在药物上市再评价、药物警戒观念、处方药管理、儿科用药立法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和完善。中国药店:www.ydzz.com
昨日良药背上“夺命”恶名 药物警戒亟待加强
【2011-03-14】【作者:北宁】【来源:南方周末】【阅读量:14705】【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4页
![]() |
相关阅读 |
· | 康芝“尼美舒利”为什么蒙住了所有人的眼睛 [2011-06-07] |
· | 尼美舒利退出儿童退烧药市场 谁将是最大受益者 [2011-06-03] |
· | 拷问中国药品业生态圈:尼美舒利“死亡”之谜 [2011-04-18] |
· | 尼美舒利事件突现续集 恶性竞争手段实属罕见 [2011-04-06] |
· | “尼美舒利”风波平息 行业竞争急需规范 [2011-03-25] |
· | “尼美舒利”致命原因难定 药业江湖波谲云诡 [2011-02-24] |
· | “尼美舒利”引发的思考 [2011-02-24] |
· | 尼美舒利使用收益大于风险 专家:退市尚无必要 [2011-02-22] |
· | 药监部门:尼美舒利致死多因家长不合理用药 [2011-02-22] |
· | 国家药监局: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监测无异常 [2011-02-21] |
· | 夺命退烧药:真正夺命的是药品市场乱象 [2011-02-21] |
· | 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陷致命争议 [2011-02-21] |
· | 多地大药房下架尼美舒利 康芝药业前景堪忧 [2011-02-21]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