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信息化对于企业来说并非‘一无是处’,且势在必行,那么企业现在就必须沉下心来积极应对。”某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建议,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完成理念的转变,这在高层管理人员当中更为迫切。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于理念的转变和培养的重要性,赵镇表示认同。不过,以亲身经历为鉴,他表示自己感触最大之处却在于人才培养上。“人才是最重要的,信息化建设越往后面推行,你会发现企业最缺乏的恰好就是人才,这往往也是现在信息化系统上了但用不了的症结所在。”赵镇建议,企业首先要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设置一个专有部门来协调各部门的资源,在人才培训上实现联动。中国药店:www.ydzz.com
针对此建议,不少企业呼吁,在医药流通行业信息化建设并不能单凭某一个企业去完成的大背景下,政策层面也必须给予企业一定的“配合”和支持,比如对企业本身的支持、对软硬件提供商的支持。以对软硬件上的支持为例:某研究表明,国外不少信息化软件研究通常都会先由大学和专业机构进行,政府往往会提供大量的资金扶持,在软件研究成功之后,再免费提供给国内的一些企业试用。这期间,软件可能会根据使用情况做进一步改良,最后才通过商业化的途经上市。这种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也能保证软件的实用性。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待向国外“取经”。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正是看到了成功经验的可取之处,国内不少企业不止一次地发出希望可以“一步到位”实现信息化的感慨。但很显然,这并不具备操作性。比较可能的一种发展路径是,在发展程度各异的国内众多医药流通企业中,一部分先行先试者将积累一定的经验,通过这些企业的带动,行业开始趋于规范化,在信息化建设上越往后会做得越精细。从这一点看,国内流通企业必须要摆正心态一步一步来,在循序渐进中见成效。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信息化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看待,即“重视但不能完全依赖”。即使是目前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所建树的企业如葛兰素史克、罗氏等,他们也只是利用信息化来解决60%-70%的问题,剩下的30%的工作最终还需要人来完成。或许,这也是信息化考验所要提醒企业的: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并非最终目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大考
【2013-06-17】【作者:高红】【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86536】【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页
![]() |
相关阅读 |
· | 中小流通企业的进与退 [2014-04-21] |
· | 流通整合提速 资本破冰除障 [2014-01-28] |
· | 毛利率偏低 药品流通企业并购难过资金关 [2013-11-15] |
· | 大型药品流通企业收购中小企业是主流 [2013-11-04] |
· | 药房托管大潮涌动 流通药企加速“圈地” [2013-08-08] |
· | GSP淘汰赛:别拿企业大小说事 [2013-07-18] |
· | 温湿度监管步入实操 [2013-05-28] |
· | 四项新政颠覆传统销售体系 [2013-05-20] |
· | 新版GSP6月实施 中山药企积极应对 [2013-04-23] |
· | 药商涉医见缝插针 [2012-05-29] |
· | 专业化物流剑指临床需求 [2012-05-08] |
· | 流通巨头急速沉底 [2011-07-08] |
· | 流通大鳄的集约化潜行加速 [2011-04-21]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