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网店卖中药现象透视

过程不规范质量谁保障

【2013-03-19】【来源:中国新闻网】【阅读量:96042】【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
  那么,网上这些偏方的可信度有多少?中医专家张振贤告诉记者,中药讲究望闻问切,这四个手段必须结合使用才能全面掌握病人的身体情况,“望”就是要察言观色,看患者的气色、舌苔等面相表征,“闻”就是要听,和患者交谈,判断他们的精神状态,“切”就是诊脉,通过脉象判断病情。网上即使有问诊,缺少了望、闻、切三个手段,难以获得病患的完整信息,隐含了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对一些慢性、重症疾病和隐性疾病患者,可能还会延误他们的病情,产生恶劣后果。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监管有漏洞,出事谁负责?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国家药监局明文规定,通过网站售药须经过国家批准,经批准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的网站可在国家药监局网站(数据查询—市场监督—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数据库)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令五申,严格规范网上售药,淘宝某商城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警告,去年12月,在网上卖“祖传秘方”中草药的一家三口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杭州下城区检察院起诉。但是网上卖中药却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中国药店:www.ydzz.com

  淘宝网上一家名为“奥淼中药材”的店铺,仅“按方抓药”这一项服务,30天的销量就超过了18.5万件。该店铺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证件,但是并没有网上售卖的资质。客服人员对资质问题不予回应,只是声称“价格实惠,质量放心,淘宝销量第一”。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监局工作人员对此的回应是,这家店的各类营业执照只表明可以在实体店进行销售,若要通过互联网销售药品,必须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而且要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标明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编号。如果不具备这种资质,仍通过淘宝网进行销售是违规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网上卖中药之所以越来越多,并且缺乏管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现在对药材的监管存在真空层。很多中药材,如红枣、枸杞,在农贸市场、超市、药店都有的卖在药店,算药,严格按照药品管理规范;在超市算食品,在农贸市场算农副产品。药品的监管标准高,但是食品和农副产品的标准却要低很多。在网上,很多商家也会打擦边球,想钻监管空子,打着卖植物、食品、农副产品的名义销售药材,就不在药监局的监管范围了。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电视书刊上养生方子未必适合你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现在有不少与中药养生有关的书籍、电视节目受到热捧,不少人“按图索骥”,认为“书能出版,电视能播出就说明其有科学性存在”,拿着手抄的“白头方”(指不是医生开的正规处方)到药店抓药。上海童涵春堂执业药师乐惠明提醒,养生节目推荐的方子适宜体质简单、容易识别的人,不能盲目听信。许多人会将电视、书上介绍的病征映射到自己身上,自我诊疗,这是不对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机体复杂,疾病多样,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及耐受性均具有很大的差异。同一种病,医生开给每个人的方子都不同,并且要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方子。药材成分复杂,必须根据个体不同,病种不同,因体施药。书籍上的建议处方多数对某一类病症群体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每个人都有个体的特殊性,“一人一方”(由医生号脉根据个体的情况开方配伍中药材)才具有针对性。包治百病的药肯定是假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乐惠明建议,可将媒体上介绍的知识作为平常保健养生的参考学习之用,但真正想要达到治疗、调理、滋补的效果,最好还是先请医生“望、闻、问、切”开出有针对性的处方,并到老字号国药店配方以求“道地药材、遵古炮炙”,如此中医药的融合确保用药的成效。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