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从央视广告招标看药企营销变革

【2012-12-06】【作者:王少婷】【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106632】【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
  【独家观察】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回归理性营销
中国药店:www.ydzz.com

  广告费用高涨、企业利润摊薄、产品发展战略、新兴媒体冲击……这些构成了大多数药企“失约”央视2013年广告招标会的主要因素。虽是“沉默”,但从积极意义上看,此举或是药企的理性回归,是在日益变化的营销世界中求变的态度。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事实上,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竞争央视黄金段很大意义上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战略高度,做央视广告方能彰显企业的“贵族”地位,正如酒企的竞标。在采访中,张宾也谈到,“酒类不是产品消费,而是感觉消费,在央视做广告能给人一种很高端的感觉。”可见,竞争央视广告位早已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带来的形象价值之大,远不是其实际意义可比拟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但值得庆幸的是,药企并未随之追逐这场投资盛宴,药企选择了“理性营销”。一方面,正如文中所述,成本等因素不允许药企“随性而为”;另一方面,药企也看到了营销应是一场切合企业实际的较量。中国药店:www.ydzz.com

  话虽如此,但在复合型营销时代里,面对日益激烈的营销环境,药企该如何去应对?对此,张宾坦言,在宣传方式上,企业应顺应媒体发展趋势,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下沉,从央视向卫视下沉;在媒体的选择上,不仅仅需要考虑传统媒体,也需根据企业的战略和产品需求,发现新的而又适合自己的媒介;而营销方式上,企业则需要综合考量。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方面,OTC产品需更多关注自我药疗,向大健康方向做一些横向发展,如药店零售方面可开发大健康产品如保健品、药妆等,甚至延伸一部分至功能性的快消品领域,当然这与药店的模式变化也有一定联系;另一方面,临床药物应注重企业产品的研发,对于真正好的品种,不能只是简单模仿,仿制并非长久之策。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泛OTC营销的边界(下) [2014-02-11]
·泛OTC营销的边界(上) [2014-01-22]
·让KA吹起OTC营销改革春风 [2013-07-30]
·OTC营销: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 [2013-04-17]
·OTC限广令或暂不出台 [2012-12-06]
·医药退潮央视招标凸显OTC营销嬗变 [2012-12-04]
·OTC广告监管:提高违法成本 [2012-10-30]
·OTC违法广告屡禁不止 广告禁令使行业全盘皆输? [2012-10-30]
·OTC广告禁令的背后 [2012-10-29]
·评论:禁止大众传媒做OTC广告不如创新监管 [2012-10-24]
·OTC广告,大众?专业? [2012-10-24]
·从消费者角度看OTC广告 [2012-10-24]
·OTC的罪与罚 [2012-10-23]
·OTC广告发布如何不纠结 [2012-10-23]
·评论:切断利益链条是治理违法药品广告关键 [2012-10-18]
·评论:封杀非处方药广告 难以平衡各方利益 [2012-10-12]
·OTC药品禁打广告引热议 多数市民缺乏购药常识 [2012-10-12]
·OTC药品市场厮杀如快消 广告禁投企业难生存 [2012-10-11]
·OTC慢周期品牌寻径 [2012-10-11]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