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产业标准缺失 本土药妆十年长不大

【2012-11-06】【作者:任忠君】【来源:重庆商报】【阅读量:109955】【 】【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3
  外资品牌占九成市场中国药店:www.ydzz.com

  来自国内知名研究机构智研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药妆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1998年、2001年、2003年分别进入中国市场的薇姿、理肤泉、雅漾三大品牌,如今已占据中国药妆市场一半以上份额的事实仍未曾改变。而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零售数据库显示,我国零售药店中,外资“药妆”产品销售额占总药妆销售额近九成,而前十名中有6家均为外资企业。中国药店:www.ydzz.com

  尽管在“药妆”市场,外资品牌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本土企业并没轻言放弃。中国药店:www.ydzz.com

  “尽管这是一个细分市场,但从薇姿一个品牌一年就能卖出15亿元的销量,就能证明这个市场庞大的容量。”上海家化(600315)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家化于去年正式大规模布局旗下“药妆”品牌玉泽的市场销售。中国药店:www.ydzz.com

  原因中国药店:www.ydzz.com

  缺标准渠道选择也失误
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为何历经十多年的发展,本土“药妆”品牌仍然难长大?中国药店:www.ydzz.com

  “薇姿当初进入中国市场,先进驻国内各大药房,将药房作为唯一的推广渠道,这很容易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将对渠道的信任转嫁到对产品的信任上。”张红辉坦言,“其实纵观大多数外资品牌进入中国的发展路径后发现,几乎所有外资品牌都会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向消费者传播‘药妆’概念,二是坚持把药房作为唯一的终端销售渠道。”中国药店:www.ydzz.com

  资深品牌营销专家于杨利称,外资品牌的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将自身与众多普通化妆品牌区别开来,在提高品牌辨识度的同时,让消费者相信这种只在药店出售的化妆品远比商超销售的普通化妆品更可靠。他说:“后来进入中国市场的圣泉薇、依泉、葆疗美等外资‘药妆’品牌,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多位不愿具名的日化界人士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土“药妆”品牌的失利,一方面是缺乏成熟的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经验,一切都处于“摸石头过河”阶段,早前很多企业对于渠道选择上的错误判断足以说明这一点。另一方面是反应不够快,直到2006年,中国大多数日化和制药企业才开始大规模推出“药妆”产品,而那时,外资品牌普遍已在中国市场完成布局。另外,“药妆”标准的缺失,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和产品的市场推广。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药妆工商合作为何败走麦城 [2013-11-13]
·药店药妆路何方? [2013-09-29]
·药店卖药妆,重铸断裂之链 [2013-09-24]
·药店“妆”意何时浓 [2013-09-24]
·药妆品牌逃离药房:渠道混乱 瓶颈难破 [2013-09-13]
·药妆供应问题或可靠OEM贴牌解决 [2012-12-26]
·本土药妆走药店渠道 不但要专注更需要深耕 [2012-11-28]
·云南白药、马应龙等涉足药妆 争抢日化蛋糕 [2012-09-11]
·连锁超市药店扎堆变身“药妆”:美丽“钱”景 [2012-08-10]
·药妆遇冷,药店热情不减 [2012-04-26]
·华润万家、联华也杀入 零售业药妆“混战” [2012-02-21]
·日式药妆中国行 [2012-01-09]
·零售药店发展药妆的运营风险 [2011-10-12]
·像做药那样做药妆 [2011-07-28]
·寻找药妆根据地 [2011-06-21]
·药妆:雾里看花不妨碍殊途同归 [2011-02-23]
·企业扩张之路难行 药店化妆品市场陷"困惑期" [2011-02-21]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