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深圳:“零差价”背后的新博弈

【2012-09-21】【作者:黄河】【来源:南方周末】【阅读量:110127】【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
  两个收入缺口,财政统统埋单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药分离改革能否从实质上解决“看病贵”的难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于这个饱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深圳市卫人委的回答是:根本途径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一味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不符合医疗服务行业的规律。”中国药店:www.ydzz.com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各类医保参保人数达1118万人。在政府参保补助和各类公益性医疗救助制度下,医管部门认为对常住人口已经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目前有待协调解决的是外地医保参保人的“刷卡”就医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但对于医保部门而言,由于诊疗费用和医药费用报销比例不同,因此在医药分离改革过程中,下降的药费支出能否“抵销”快速上升的诊疗费用,就成了影响整个医保体系收支平衡的重大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深圳的医保体系包括综合医保、住院医保和农民工医保三种形式。医保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中,住院医保和农民工医保分别出现了1.5亿元和5.04亿元的赤字,综合医保情况则未公开。中国药店:www.ydzz.com

  尽管赤字总额不算大,但是对于过去多年盈余的医保系统而言,却意味着可能出现收支失衡的长期风险。深圳市社保局局长秦群力坦言,10年后深圳现有的医保收支盈余就可能消失。一旦医保体系陷入长期亏损,依靠医保制度来解决“看病贵”的模式也将难以为继。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正是考虑到了这一风险,在深圳的医药分离改革方案中,特别提及对于医改造成的医保统筹基金亏空,“由政府财政兜底补贴”。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由此形成了新的平衡模式: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通过提高诊疗费用弥补一部分收入缺口,同时财政补贴一部分;而对于提高诊疗收费对医保统筹基金形成的亏空,政府财政再予以额外补贴。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换句话说,财政需要以“既补医院又补医保”的方式,对原来的药价加成部分“埋单”。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这个意义而言,深圳之所以能够成为医药分离改革的试点,正在其背后有着雄厚的财政实力支撑。而补贴能否持续,则是后续改革能否推进的关键。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而深圳,很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因为过去对医药领域的投入并不低,只不过是要换一个投入的方向:中国药店:www.ydzz.com

  深圳卫人委提供的资料显示,2011年,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经费达到后者总收入的17.2%。在“十一五”期间,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累计投入201亿元,是建市以来前25年总和的1.3倍——这一巨额投入中,除了医护人员的薪酬福利外,绝大部分都投入了新建或扩建医院以及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买(此期间全市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额累计增长75.6%)。中国药店:www.ydzz.com

  “政府不可能长期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完成了基本建设投资之后,政府财政投入将向其他方向倾斜,而这正是医药改革的新机会。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回顾深圳医改:门诊费低四成 住院费贵三成 [2013-01-22]
·解读京试水医药分开 [2013-01-22]
·2012回顾之深圳医改给药店带来新挑战 [2013-01-05]
·深圳医改:还在路上 [2012-12-31]
·上海医药分开改革方案成型 六院东院试点 [2012-10-30]
·深圳实行药品零加成 为中国医改探路 [2012-08-20]
·社会药店运营医院药房:理想与现实错位 [2012-08-17]
·深圳:拿处方去药店的仍不多 [2012-08-10]
·北京医药分开开门红的启示 [2012-08-08]
·深医药分开一个月后 3000种药品降价 [2012-08-06]
·京深“零加成”改革首月观察 [2012-08-01]
·深圳社会药店将运营部分门诊药房 [2012-08-01]
·深圳医改月考:病人费用下降 医生收入吃大锅饭 [2012-07-26]
·深圳部分基药降四成 医院收入缺口3500万 [2012-07-25]
·深圳将解决外地参保人就医结算问题 [2012-07-24]
·深圳公立医院药品21日起全面“零加成”销售 [2012-07-23]
·京深两地取消药品加成收费 以药养医真能破除? [2012-07-23]
·深圳医药分开再出招:诊金全面提高 [2012-07-23]
·深圳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补偿方案待审批 [2012-07-23]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