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螺旋藻产品两次抽检大相径庭 企业曾进京公关

【2012-04-09】【作者:任卫东 周宁 毛伟豪 李德欣 王思海】【来源:瞭望】【阅读量:11148】【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
  该市场总监带领技术主管于3月29日赴京。他向本刊记者坦言,已与主管部门“沟通”,并对记者说:“如果官方最新的结论出来,希望媒体能给我们做些帮助。”中国药店:www.ydzz.com

  当记者问及官方最新结果何时公布时,其表示“相信会加速出炉”,随后又致电记者称:“很快会有正本清源的东西出来,应该可以搞定,没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次日凌晨,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第二次抽检结果,包括该公司产品在内的大部分螺旋藻产品,铅含量均变为“合格”。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国家食药监局最新的抽检结果中,螺旋藻保健食品铅含量执行2.0mg/kg的标准。而在一个月前,专门负责保健食品审批的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相关人士和审评组专家多次告诉记者,应严格执行《保健食品国家标准(GB16740)》中规定的0.5mg/kg的标准。中国药店:www.ydzz.com

  针对“检测标准”的关键问题,张晋京解释:国家食药监局对藻类中铅含量的监管标准随剂型的变化而变化,“普通剂型”的铅含量标准为“≤0.5mg/kg”,而“片剂”等剂型因原料浓缩后易致铅含量升高,故放宽为“≤2.0mg/kg”。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刊记者查阅获知,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保健食品国家标准(GB16740)》明确规定:对于重金属铅含量的监管标准,除“固体饮料”(如麦乳精等)和“胶囊”两种剂型适当放宽至“2.0”外,其余剂型一律以“0.5”作为判定标准。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此外,国家认监委《保健食品GMP(良好生产规范)实施指南》明确了“片剂”、“胶囊”、“固体饮料”分属不同剂型,并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洁净区域。中国药店:www.ydzz.com

  “再次送检”疑问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已经检出相关产品不合格的情况下,国家食药监局于25号通知中,要求下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再次送检。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这份通知的附件中标明,负责第二次抽检的机构是北京药品检验所、上海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药品检验所等8家。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刊记者辗转了解到,这8家检测机构均为国家食药监局业务指导下的省市药监局直属事业单位。以“广东药品检验所”为例,它隶属于广东省食药监局,在业务方面,受国家食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指导。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检测机构,药品审评中心是如何进行“业务指导”的呢?记者查询国家食药监局官网发现,随着《保健食品检验机构确定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机构审核标准》《保健食品检验机构申报资料项目及要求》《保健食品试验和检验申请项目及要求》《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陆续出台,在外人看来,保健食品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检测项目、检验标准和技术方法等,似乎都由国家食药监局“说了算”。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介绍,国家食药监局还通过推进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化妆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监管能力装备建设,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选择性投放来强化对检测机构的控制力;通过聘任检测机构的检测员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等手段与检测机构的核心技术人员直接建立联系。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多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本应作为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容易让人产生质疑。中国药店:www.ydzz.com

  检测流程之外,保健食品从建章立制、行政许可、审评审批到市场监测、行政处罚、权威发布等所有环节,权力都集中在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与化妆品监管司。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述人士称,国家食药监局集审批、标准、检测等权力于一身,固然避免了“多方扯皮”的局面,但却不易做到权责对等。比如前述检测流程,如果出现问题,可以把监管责任认定给地方;或在抽检结果中用“假冒”的结论,既可以规避监管责任,又可以护住涉事企业。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一旦出了事,“第一责任人是企业,第二责任人是地方监管部门,第三责任人才是国家食药监局。”童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由于保健食品检测标准的专业性,行业外人士事实上很难洞悉内部各种是非瓜葛,并容易受到部分从业者刻意引导。本刊记者注意到,一些媒体在“螺旋藻铅超标事件”的跟进报道中,即把关注点放在“铅含量标准到底执行0.5还是2.0”的所谓“学术探讨”上,而对检查流程、监管缺失等问题只字不提。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多位受访专家呼吁,保健食品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大计,“蓝帽”审批认证不可儿戏。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有关主管部门应完善检测标准,健全监管制度,严格问责机制,坚决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企业。”刘长喜说。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多家药店不见螺旋藻片 [2012-04-20]
·药监局否认被螺旋藻企业公关 称检测结果无误 [2012-04-11]
·药监回应螺旋藻检测结果不一:严格依法定程序 [2012-04-11]
·药监局“螺旋藻风波”解释难以自圆其说 [2012-04-11]
·螺旋藻检测结果“变脸” 民众吁药监局积极回应 [2012-04-10]
·肖擎:药监部门被企业轻易“公关”要考虑后果 [2012-04-10]
·新京报:药监部门螺旋藻铅检测标准不一遭质疑 [2012-04-09]
·药监局被曝遭企业公关后将不合格产品改为合格 [2012-04-09]
·汤臣倍健铅超标峰回路转 [2012-04-01]
·螺旋藻铅超标事件逆转 现国标为国际最低 [2012-04-01]
·螺旋藻检测结果48小时大逆转 [2012-04-01]
·解读螺旋藻片“铅超标”疑云 [2012-03-31]
·螺旋藻铅超标事件逆转 药监局称5大品牌均达标 [2012-03-31]
·汤臣倍健发布澄清公告 公司螺旋藻产品合格 [2012-03-31]
·螺旋藻产品被指铅超标 汤臣倍健坚称合格 [2012-03-30]
·药监局:汤臣倍健等3品牌螺旋藻铅含量未超标 [2012-03-30]
·长沙:螺旋藻产品仍摆在药店显眼处 [2012-03-30]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