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激励扭曲。集中采购政策的目标是降低药品价格,但同时医疗机构又实行“顺加作价”政策,医院只能在真实采购价基础上加成15%,再加上“禁止二次议价”等限制,越降低采购价格,医院收益越低,是典型的“负性激励”。中国药店:www.ydzz.com
再次是竞争不足。目前的集中采购多以综合评分法作为成交规则,中标数量较多,相比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方法,竞争偏弱。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在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下,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的价格和在山东的价格出现了极大的差距,为何同一个企业生产的同一种基本药物产品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会完全不同?中国药店:www.ydzz.com
杨昌顺:一般来讲,在能够自主采购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部分公办、全部民营的卫生院、卫生所、诊所、药店等终端,没有药品加成等政府管制措施,药品主要通过市场化机制流通。因此,这些终端广泛“货比三家”,同时考虑市场零售价和消费者购买力,选择价低者采购,因此普遍价格较低。而在公立医院,在趋利性和药品加成政策的导向下,都希望销售价格高的药品。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耿鸿武:产品在各地的销售价格是由招标确定的,跟各地的招标机制和运作方式有关,有的地方执行基药招标,有的地方执行的是非基药招标,所以差距较大。不过,并非各地价差平衡得好的产品就不存在价格虚高情况。例如,外资企业在各地的价格管理普遍平衡得很好,但是其产品在同品规中往往是最高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改革付费机制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面对药价虚高,国家发改委近日连出重拳,不但对涉嫌垄断的违规企业课以重罚,还将对药品的出厂价开展调查。近年来的降价政策显示,单独的政策措施很难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什么样的组合拳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李宪法:如果要通过规范公立医院药品购销行为解决药价虚高,首先要加快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其次要推动药品采购政策和价格政策的融合,实现药品流通全过程的价格信息公开,变暗扣为明扣。第三是改变政府定价方式,对进入公立医院的药品全部实行政府定价,并根据市场发现的价格,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整,重点下调中标价格偏高、实际结算价格偏低的品种和独家品种的价格。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耿鸿武:十多年来,国家进行了28次药品降价,为何百姓感觉效果不明显?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首先,应改变定价机制,合理的机制应是制定最高零售价,即老百姓的消费价,管住这个价格,就管住了实际的药价;其次,取消药品加成,让利给医疗机构和医生,使他们愿意主动去压低药价;再次,政府可采取价格动态管理,合理协调销售价和医院进货价等价差,给医院制定合理的比例,每半年调整一次,让药价回归理性。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有人认为,局部药价虚高是管制的恶果,是“招”出来的,所以要放开医疗服务价格,由医院自主定价;取消招标,由医院自主采购;取消加价政策,由医院在最高限价范围内自由加成,竞争有助于平抑价格。您怎么看?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王宏志:我们研究了美国的医保付费方式和药品流通方式,发现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上述假设条件都具备,但医药费用还是快速增长,直到施行了按病种付费制度(DRGs)才扭转了这一增长势头。 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对全美享受Medicare和Medicaid的住院病人于当年10月1日起实行按DRGs预付费。此后医药费用增长率由1983年前的16%~18%降到7%~8%。由此可见,只有推进付费机制改革,才能实现医疗费用的真正降低。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推进付费机制改革已成为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在新医改背景下,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方式才是最适合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王宏志:在医保付费机制中,有些学者倡导采用管制体系,并以政府部门最能代表患者利益,最有能力控制医药费用,最能保证公开、公平和效率为假设前提;以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为手段,对每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实施监管或直接参与。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而另一种制衡体系则以不同利益方相互竞争、相互制衡形成的均衡价格对消费者最有利为假设前提,用医保制衡医院,用医院制衡医生。医保制衡医院的手段是医保预付制,采购价格降下来后,能给医生的就少了。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两种体系各有适用性。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迅速,保障面和保障水平都有显著提高,许多地区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基金已成为医药费用的支付主体,更重要的是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付费方式逐渐成熟。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近期有关部门将采取5种措施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国家将选择134个地级市推广医疗保险预付制。我认为,在京津沪浙等发达地区,应当探索采用制衡体系。但在多数地区,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基金还没有成为医药费用的支付主体,支付方式改革进展还比较迟缓,采用管制体系是没有办法的方法。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2000%利润仅是个案 基药招标制度仍待完善
【2011-12-19】【作者:贾岩 刘虹】【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11143】【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页
![]() |
相关阅读 |
· | 广东卫生厅回应央视报道:4000种药品降价两成 [2011-11-22] |
· | 部分药利润超过6500% 行业"潜规则"致药价虚高 [2011-11-22] |
· | 6毛钱药卖12块 医改办:基药采购机制进度不一 [2011-11-22] |
· | 药店推销员是高药价又一推手 [2011-11-18] |
· | 从6毛到12块 2000%的药品利润浸透着患者泪水 [2011-11-15] |
· | 央视曝高药价产生内幕 成本6毛钱药北京卖12元 [2011-11-14] |
· | 评论:“疯狂药价”的命门在于“疯狂招投标” [2011-11-14]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