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加快在华布局中国药店:www.ydzz.com
德勤提供的入境并购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交易量开始显著上涨,平均季度交易量为4.75宗,而前三年仅为1.75宗。2009年,由于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入境并购不可避免的陷入低潮。2010年上半年,交易量略有回升,每季度平均4宗,之后的三个季度(2010年第四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明显增长,恢复至每季度4.75宗的水平。医药企业每年都吸引最高额的累计入境投资,且并购意向持续增强。2005年,平均交易额为3860万美元,2011年上半年上升至1.136亿美元。尽管2007年平均交易额达到1.57亿美元,但这几乎完全归功于一宗大额并购——位于香港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斥资7.89亿美元收购三九企业集团。中国药店:www.ydzz.com
抢眼的入境并购数据与境内较低的平均交易额(2005年1400万美元,2011年上半年8500万美元)形成鲜明对比,这也表明国外企业拥有更大的经济影响力和扩张野心,能够在较分散的中国本地企业中进行真正的大手笔并购。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国整合的趋势同样影响着外资企业的战略布局。德勤预计,目前中国当今数以千计的药品生产商、供货商和分销商会很快锐减为数百家,并最终产生几十家真正的市场领军企业。“现在行动正当时,这对各跨国企业是极大的吸引力。”主要的市场领军企业和一些较小的跨国企业动作迅捷,比如,位于美国的生物制药企业赛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SciClone)于2011年斥资1.048亿美元收购中国医药分销营销企业诺凡麦医药有限公司(NovaMed),交易在短期宣布并完成执行,有望提升赛生药业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这也是力争上游的企业的心头大事。中国药店:www.ydzz.com
德勤指出,除整合外,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许多跨国企业已在华投入了大量资源,主要通过在华生产和分销以抢占市场份额,展开比在发达市场更具经济效益的本地研发,或利用中国的监管和金融激励机制展开本地生产。中国药店:www.ydzz.com
事实上,跨国企业在华投入大量资源后,兼并重组交易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2010年第四季度,葛兰素史克宣布,计划出资7000万美元收购生产泌尿和过敏类药物的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就是为了谋求产品和网络的协同效应。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正如积极并购国内企业一样,优化分销渠道在推动入境并购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医药和医疗服务供货商康德乐(Cardinal)总计斥资4.7亿美元收购了医药分销企业中国永裕医药,成为目前分销行业外资企业最大手笔的收购案,这也暗示着未来的发展动向。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国医药并购热度持续井喷可期
【2011-12-15】【作者:康义瑶】【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13350】【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3页
![]() |
相关阅读 |
· | 新一轮并购实现更高价值 [2013-10-12] |
· | 兼并重组成医药企业发展重要路径 [2012-09-12] |
· | 进军资本市场步伐加快 医药企业上市难度变大 [2012-05-16] |
· | 医药并购大戏:大型生物公司不缺席 [2012-04-05] |
· | 商业未必是并购香饽饽 [2012-02-23] |
· | 医药产业将分享新版GMP红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2011-12-15] |
· | 企业并购估值不是一锤子买卖 [2011-10-25] |
· | 外资加速并购 供应链竞争一触即发 [2011-10-09] |
· | 外资药企大撒网 掀起合资并购潮 [2011-09-27] |
· | 医保总额预付制阻力大 医药企业竞争或将加剧 [2011-08-19] |
· | 资本拥堵购并路径 医药资产有溢无折 [2011-08-18] |
· | 医药企业利润增幅减速恐成定局 可能低于两成 [2011-08-15] |
· | 国药引领三强排位战 上药华润跟风并购 [2011-05-26]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