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发改委计划对纳入低价药品清单的品种剂型,改为化学药3元以下的、中成药5元以下的,生产企业可根据成本和市场状况自主定价,然后报销售地区价格主管部门备案。有观点认为这一政策保护了低价药品,您如何看?中国药店:www.ydzz.com
牛正乾:市场资源的配置不是靠价格主管部门定价就可以的,相反会严重扭曲市场,适度放开仅仅是给市场机制的发挥松了一点儿绑而已。此政策显然比不合理地管制要好,所以对于低价药而言,起码不是什么坏事情。中国药店:www.ydzz.com
陈昊:我认为该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低价药品。日使用费用上限对大多数低价品种,按照每日使用剂量折算,价格已经大幅提高。基本可以认为,在这样的价格之下不太可能出现生产成本与价格倒挂的问题,甚至利润空间颇为可观。中国药店:www.ydzz.com
汪飞:正如我前面所说,低价药政策鼓励低价药品的生产、销售,有利于减少医院高价药的使用量、降低患者就医费用、减轻医保部门负担;同时,政策将有望改变低价药品过去不能赚钱的尴尬状态,一旦能够形成稳定的利润来源,将促进一些原本没有生产低价药品重回市场,同时也使得一些正在退出该领域的企业有望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和配送。中国药店:www.ydzz.com
配套落实需多方完善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报:尽管该政策被看好,但也存在明显争议,其中,“日使用费用的上限”被指过于宽松。您怎么看?中国药店:www.ydzz.com
陈昊:从目前国内门诊处方费用和整体医保水平来看,的确略显宽松。这个上限的核定依据应该基于询证,即综合考虑医保支付水平、次均门诊费用、单张处方费用、低价药品日均使用量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等多重因素进行核算后决定。中国药店:www.ydzz.com
牛正乾:我认为这个规定谈不上宽松。单纯从价格管制角度去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显然是头痛医脚的做法。对于一个竞争性的领域、产品而言,不合理的价格管制往往使结果与政策初衷反向而行,导致廉价好药的短缺、消失,反而为高价的替代药品提供市场机会,多年来的价格管制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药店:www.ydzz.com
谢孔标:我倒觉得这个日使用量费用限制是比较合理的。设定“月使用费用上限”,让低价药品有一个合理的利润,能促使医疗终端特别是基层医院更多地用到传统的基药,不造成大量的高端药品的过度使用。同时,相对较高的上限,可以保证低价药品企业的发展。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报:有业内人士指出,多年以来,我国众多普药中成药的日使用费用一般在2元左右,且维持多年不变,企业仅生产成本就快触到“天花板”。那么,对于可以自主定价的生产企业而言,该怎样去灵活定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牛正乾:企业如何定价,由很多因素决定,不同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差异(特别是中成药),不同的营销模式,企业的营销成本也有很大区别。降价只是一个方面,在价格管制适度宽松的情况下,企业应如何灵活定价,是一个微观的市场行为,只要是优质的廉价好药,政府就不应该再过多干预。中国药店:www.ydzz.com
陈昊:据调查,大多数普药中成药的真实生产成本远低于2元的日使用费标准。限制中成药5元的日使用费用,实际为自主定价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可调整价格的空间增大,部分缓解不断降价的政策压力。但企业是否能充分利用这个定价空间,则仍取决于药品品种的特性。独家品种或竞争压力较小的自主定价品种,可以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而对于大多数激烈竞争的普药品种,在基药招标淡化质量层次,甚至可能部分放开二次议价的背景下,其价格仍会持续保持在低位。中国药店:www.ydzz.com
汪飞:作为一个低价药的生产企业,在不触碰到“天花板”的同时,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企业都应思考的问题。然而,自主定价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随意乱定价,胡乱将中药材涨价的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这样盲目的提高价格会使得消费者最后选择放弃购买。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本报:除此之外,在征求意见的反馈工作中,纳入低价药品清单品种剂型数量也引发讨论,您认为890个品种剂型被纳入低价药品清单是否合理?中国药店:www.ydzz.com
陈昊:低价清单合理与否不能一概而论,要从清单目录的构成内容上去判断。基药目录内的品种,遴选标准已表明其为临床必需或首选、价格剂型适宜且能够供应的品种,目录外的品种纳入,要充分考量它的可替代性和可负担性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汪飞:890个品种剂型被纳入低价药品清单,全部列入医保目录,包含有化学药和中成药,剂型数量基本可以满足临床所需,包括地塞米松、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治疗失眠的艾司唑仑、牛黄解毒片、珍菊降压片、云南白药散剂等。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低价药品的逆袭
【2013-12-03】【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70482】【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全城“求药”时有发生 想用的药品去哪儿了 [2014-04-04] |
· | 消失的廉价药 成本与价格的纠缠 [2014-03-25] |
· | 警惕廉价药消失背后的社会成本 [2014-03-25] |
· | 药店难买廉价药 医生开“一毛钱处方”引热议 [2014-03-12] |
· | 低价中标后便宜基药玩失踪 招标应综合评议 [2014-03-10] |
· | 廉价药短缺达342种 三原因致廉价药淡出 [2014-03-07] |
· | 适度提价或解廉价药短缺困局 [2014-01-14] |
· | 工信部医药服务详解 GMP改造有望获支持 [2013-12-30] |
· | 廉价无利 生产没戏 [2013-12-30] |
· | 低价药目录年内或出 相关药企将迎新机遇 [2013-11-26] |
· | 推低价药先破地方保护 [2013-11-18] |
· | 廉价基药短缺苦解 [2013-10-31] |
· | 廉价药成为奢侈:1元药在医院几乎绝迹 [2013-10-21] |
· | 濒死的廉价药 一药难求被爆炒 [2013-07-31] |
· | “救命药”不缺货需完善招标制度 [2013-07-23] |
· | 中国式缺药:无利可图致厂商、医院均告断货 [2013-07-23] |
· | 谁把廉价好药 搞成“熊猫药” [2013-07-15] |
· | 中国廉价药渐退百姓视线 药厂:利润太低 [2013-07-01] |
· | 探访30家药店20家医院:廉价药渐行渐远 [2013-07-01]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