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个性篇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复美:转型升级进行时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海复美益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目前的门店总数为510家,其中直营店116家,加盟店394家,有医保店49家。2012年零售总额6.25亿元,其中处方药销售3.24亿元、非处方药销售1.52亿元、非药品销售1.33亿元,电子商务销售0.16亿元,平均毛利为15.97%。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复美大药房先后在2012年5月推出第一批转型店、2012年7月推出的第二批转型店,共计21家店,2013年3月又推出14家转型门店。转型内容包括主功能区调整,设置药师服务区、体重管理区、视觉管理区三大主功能区;VI调整,用不同色系鲜明地划分陈列区域(有“四大专区”),消费者一进门即可根据不同色块区分店内商品类别;收银区调整,以新款收银台拓展收银员的舞台;岛式促销台设置,实现让商品自己“说话”;商品结构调整,从深度和广度丰富品类(不仅出售药品,还出售保健器械、保健食品、个人护理和美妆及日常家居便利商品);门店E化,包含电子药历、远程咨询服务、导药网整合、促销系统等项目;成立药师委员会,充分发挥执业药师、药师的专业能力,培养经营和专业相结合的复合型药师;成立社区服务部,建立慢病俱乐部,维护慢病会员信息并开展后续的专业药学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从以上做法不难看出,复美着力突出的是药店的专业化、便利化、多元化和健康生活化。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上海复美益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朝维介绍,转型从顾客需求出发,以人为本,着重打造高专业度的药师服务和高满足率的商品结构。转型升级后的药店针对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可提供更为快捷、及时、个性化的服务和多元化的商品;药店的执业药师通过对社区居民的专属电子药历进行管理,持续分析和跟踪服务,为居民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这将对慢性病的控制产生积极的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童涵春:打好老字号文化牌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2012年的总销售额为4.75亿元,其中处方药销售0.28亿元,非处方药销售0.41亿元,非药品销售4.06亿元,非药品销售占比高达85.47%;门店总数为51家,其中直营店46家,加盟店5家,有医保店11家。平均毛利率28%,平均费用率21.6%,平均利润率7.3%。中国药店:www.ydzz.com
童涵春堂这些年一直随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求变,多元化的转型和发展总是围绕老字号的文化和积淀这一核心。例如,老城隍庙童涵春堂国药店在2009年就扩大了中医门诊部的规模,把最好的柜台留给了参茸虫草、精制饮片、药食同源产品,同时开设了中医药博物馆,通过挖掘历史典故、文化内涵进行品牌宣传;通过举办中药文化博览会、腊八节、端午文化节、人参节、膏方节、中药材加工工艺“路演”、非遗项目传统技艺展示等方式,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传播中医药文化。2013年9月,童涵春堂又投入100万元对蓝村店中医门诊部进行改扩建,“坚持老祖宗的东西,把他发扬光大,是我们未来坚守的主线,也是我们发展的灵魂。” 上海童涵春堂药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伟珠如是说。中国药店:www.ydzz.com
华氏:继续尝试新业态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2012年的销售规模为10.14亿元,门店总数为749家,其中直营店455家,加盟店294家,有医保店195家。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海华氏大药房早在2007年就开出了第一家国际标准药妆店;2010年9月,上海华氏大药房与联合快客便利联手推出首家健康立方(H3)体验店。作为上海药品零售企业创新经营业态的一次重要尝试,华氏希望强化“健康和防病”功能,由“医药产品零售商”向“健康和防病顾问”转变。不过,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这家H3体验店的经营品类也有了变化,药品品类占比明显增加。中国药店:www.ydzz.com
对此,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季春表示:“我们在不断尝试多元化,目前效果不明显,与设想有出入,业绩上也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对于华氏而言,所谓尝试就是积累经验,包括模式定位、市场推广、商品设置等方面的经验。H3已经转型,转为普通社会药房,目前非药品类少于药品,毕竟这家店的成本太高。但是,H3的业务内容已经复制到了华氏的其他门店,尤其是商超店中店。可以说,H3所积累的商品结构、服务理念等经验已经沉淀下来留在华氏了,这是关键。”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海:市场规范,业态创新仍有可为
【2013-10-18】【作者:黄丽丘 胡品福 卢冬虎】【来源:21世纪药店】【阅读量:77375】【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4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西安药店:零距离下的一年 [2014-06-20] |
· | 北京药店市场:在静水深流中企求突变 [2014-06-18] |
· | 滑落的深圳药店 [2014-05-12] |
· | 四川:整合初露头角 [2014-05-05] |
· | 浙江两重天 [2014-05-05] |
· | 江苏:增长减速 [2014-05-05] |
· | 陕西:沸点下沸腾 [2014-05-05] |
· | 广东:成熟而平稳 [2014-05-05] |
· | 湖南:创新孵化地 [2014-05-05] |
· | 辽宁:“稳”字当头 [2014-05-05] |
· | 河南:沉睡中苏醒 [2014-05-05] |
· | 河北:政策之外 药店突围 [2014-05-05] |
· | 山东:战鼓声犹震 [2014-05-05] |
· | 北京零售市场:“四大家族”龙盘虎踞 [2014-03-31] |
· | 合肥药品零售市场崛起新势力 [2014-03-25] |
· | 苏州:“小药店”生存深耕社区最重要 [2014-03-18] |
· | 地级药店的特色生存法则 [2014-02-19] |
· | 青岛药店密集竞争夹缝求生 市场或迎洗牌期 [2014-01-13] |
· | 一店一执业药师 3年后广西60%药店或被淘汰 [2013-11-27] |
· | 太原拆建 药店无奈 [2013-11-15]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