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IPO变脸之连锁效应

【2012-11-08】【作者:高红】【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107339】【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2
  表象:入市之后的差强人意中国药店:www.ydzz.com

  然而,现实和理想往往难以匹配,要想在证券市场有所作为,医药企业还将遇到诸多阻碍,此次进入首轮审核,但最终未通过的上海昊海生物科技就是一个代表。尽管在行业刚性需求的诱惑下,医药企业IPO的热情不减,但IPO制度改革的迫切性,以及上市企业此前在业绩上的疲软,多少给这份热情泼了些冷水。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国内外医药行业证券市场发展水平的差距,或许就能说明问题。据华英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王韬介绍,目前美国医药和医疗行业在其证券市场的市值占比为10%左右,而中国只有3%;美国医药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而中国只有1000多亿美元。无论是总体还是单体规模,中国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潜力都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中国药店:www.ydzz.com

  “科学的创业家关注的是产品未来,但全面型的创业家就应该关注世界和社会的未来。”在姒亭佑看来,这种差异根源于国内外医药企业理念上的不同。他告诉记者,美国的创业者是在创造企业文化,创造某种价值、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国内企业却大多通过降价手段抢占市场,至于公司战略、社会价值是什么,很多企业都没有认真想过。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国内药企上市的被动性,也成为导致现实与理想错位的因素之一。部分企业早期并没有上市计划,只是在一些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通过融资收购了上下游企业,他们的生存空间变得非常有限后,才想要效仿后者的做法。不过,单依靠自身从行业所积累的资金,他们很难有所作为。所以,这部分企业也开始学习“借力”,不断改善管理,从国内甚至海外融资,以保持行业地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是“被动”发力。不少企业本身就有继续发展的打算,希望通过上市获得固定的融资渠道以及发展资本;而有些已经做大的企业,则希望通过上市为在行业内扩展或跨行业发展,增强品牌知名度,用股权保持对核心员工的凝聚力提供更多保障。必须注意的是,虽然“被动型”企业数量已经在减少,但只要其仍在资本市场占据一定比例,就意味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实践。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多药企IPO梦碎 [2013-06-13]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