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浙贝母熏硫磺成“明规则” 传统工艺“没人要”

【2012-05-24】【作者:徐小勇 何蒋勇】【来源:中国新闻网】【阅读量:10259】【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
  2011年,鄞州区开展了浙贝母无硫化治理工作。当地大部分贝农响应政府号召,在初加工过程中放弃了“硫磺熏制”法而改用已被淘汰的石灰初加工。不过令邵吉山与贝农没想到的是,他们响应政府号召换来的却是产品价格下跌和滞销。“去年,石灰加工的贝母比用硫磺熏制的贝母收购价每斤便宜5元,最后还有30多万公斤没卖出去。” 邵吉山说。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而有一部分偷偷使用硫磺熏制浙贝母的贝农手中的贝母却很快就脱手了,而且价格还不低。由于使用石灰加工浙贝母的滞销,当初协助政府说服贝农推行无硫化的协会会长邵吉山受到了贝农的诸多指责。中国药店:www.ydzz.com

  “大部分收购商还是喜欢硫磺熏制贝母。” 邵吉山说。中国药店:www.ydzz.com

  陈建苗认为,主要原因是目前外地医院大部分还是进硫磺熏制贝母。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前,宁波出产的浙贝母80%还是销往外地。中国药店:www.ydzz.com

  硫磺熏制贝母缺乏国家标准中国药店:www.ydzz.com

  5月,浙贝母再次迎来了收获期,受2011年石灰初加工浙贝母滞销的影响,今年鄞州区的贝农重新选择了用硫磺熏制浙贝母。有专家表示,浙贝母如果用硫磺熏三天三夜,二氧化硫含量起码要超过1000毫克每千克,肯定大大超标。中国药店:www.ydzz.com

  鄞州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应仲良认为,熏蒸过程中,会把一些重金属带到浙贝母上,长期服用这种浙贝母,会对呼吸系统及肝脏、肾脏产生危害。另外,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湿润的黏膜吸收,从而对眼睛及呼吸道产生强烈刺激,产生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严重的会致癌。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获悉,鄞州区从2011年就开始了浙贝母无硫化治理,不过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2年5月鄞州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鄞州区浙贝母无硫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成立了浙贝母无硫化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开展浙贝母无硫化专项治理工作。5月16日浙贝母无硫化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硫磺熏蒸浙贝母的通告》。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不过,记者在查阅相关文件与询问相关专家后,发现对于浙贝母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国家并没有一个标准,国家仅在去年出了一个意见征求稿,限量150PPM,之后并没有出台相关标准。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体每天摄入二氧化硫量应该低于每千克0.7毫克,而一般硫磺熏蒸药材达到每千克500毫克的浓度,远远高于世卫组织的规定。韩国、香港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药材中的含硫量要求很高,韩国对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限制为,每千克30毫克,而销往香港的药材也分为无硫和含硫两种规格。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鄞州分局负责人表示,由于缺少二氧化硫残留量国家标准,浙贝母市场乃至整个中药材市场仍依然存在硫磺熏蒸现象,经硫磺熏蒸的浙贝母更容易销售,鄞州区浙贝母种植又基本为小农户家庭种植,故很难完全杜绝用硫磺熏蒸进行浙贝母产地加工的行为。中国药店:www.ydzz.com

  22日鄞州贝农用硫磺熏蒸浙贝母的情况经媒体曝光后,鄞州区紧急召开会议,要求积极研究多途径无硫化治理工作:成立贝母专业合作社,统一采收销售;支持加工转型,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种植户积极采用无硫加工技术;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加大收购无硫浙贝母的力度;现有已熏蒸过的浙贝母暂缓销售,登记在册。同时,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标准,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含量,杜绝各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药制剂生产企业收购经硫磺熏蒸的浙贝母,从根本上遏制硫磺熏蒸现象。中国药店:www.ydzz.com

  鄞州区副区长夏素贞表示,要搞一个贝母专业生产合作社,打出统一品牌、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对外销售。这样可以提高贝农的抗风险能力,也可以提高贝母的市场竞争能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作为行业协会会长,邵吉山认为,贝母初加工推行无硫化搞鲜切片是未来的趋势,不过政府的服务要跟上。目前推行鲜切片贝农既没有设备也没有技术,碰到下雨天贝母又要烂掉,而且这几年贝母减产,切出来的小片子都是粉末一样的,没人要,“你说老百姓为难不为难。”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他建议政府可以为贝农统一提供烘干机,防止因天气原因造成贝母腐烂;同时贝农购买切片机政府应该给予补助;还应该为贝农进行切片加工的统一培训。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中新网记者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完)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