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抗菌药管制对用药震动大 药房托管未切断利益链

【2011-11-29】【来源:搜狐健康】【阅读量:10603】【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
  第二,地区的差异和人群的差异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讲农村好于城市,边远好于东南部地区。因为媒体报刊材料采样的人群很有关系。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三,基本药物定价/招标工作复杂。中国药店:www.ydzz.com

  第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应列入工作日程。这是基本药物制度的核心所在,国外是鼓励市场竞争和私营化的,不管他们做的对不对,至少在不太缺资源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比缺资源的情况下解决更好。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为什么要补医?因为我们的医疗服务价格奇低,亏本运行。过去我们不敢提医疗服务的价格,现在敢提了,在医保覆盖面提高到90%的情况下,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时机开始成熟了。因为所有被调上去的价格医保能够大部分承担,老百姓就可以承受得起。中国药店:www.ydzz.com

  改革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一是偏远地区基本医疗由财政全包括。二是医保和财政支出合并使用,但需部门协调。三是新农合与财政资金合并管理,单一部门管理。四是财政直接补医院,财政担心难度。中国药店:www.ydzz.com

  选择县医院作为重点改革对象的原因,一是县医院覆盖了农村70%左右的人口,二是县医院的隶属关系相对简单。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医药分开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了要鼓励连锁药店积极承担医疗机构药房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实际上,由于医改逐渐深入到公立医院机构改革环节,药房托管在全国范围内又再次升温。对于药房托管是否算得上真正的医药分开,业内一直存在质疑。因为在药房托管之下,"医"和"药"之间的利益关系仍然存在,并没有被切断。医药分开有很多争论,有三个层次。一是技术分开:开处方和处方调配分开,医生和药师的专业分开——已经完成。二是财务分开:独立核算,药品收入与医生诊疗分开——新医改目标之一。三是物理分开:医疗机构和药房独立法人,大部分门诊病人处方在药店调配——远期目标。需要的条件:允许医院处方在定点药店配方;病人愿意到药店配方;定点药店准入条件:GPP、药剂师、病人医疗信息共享;医改、医保、税收等政策支持。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事服务费用问题——是否增加了我们的负担?有可能。这个问题是医改文件当中提到的,如果把药品的收入和补贴补偿脱钩,而是配一个处方给医生多少钱,这个服务费不仅是给药,还要告诉病人怎么合理用药。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北京新医改促进合理用药,各省市对医疗机构用药的考核,总体来讲优化了服务与体制机制改革。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对大家的震动是非常大的,对医院来讲,隔几个月查一次,这就使得不该用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几率会减少。我们最近还要做处方的点评和超常预警,医生慎重了开药就会小心一点。北京等40个城市成为首批医保付费改革重点城市,经济的杠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支付方式对未来医院的用药模式影响是非常大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后"以药补医"时代的医院用药,由于存在"以药补医",导致一些医院开大处方、过度用药,包括不当使用抗生素、长此以往就会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种状况必须扭转。政府和医疗机构强化合理用药行政和技术管理:支付方式改革;处方集、治疗指南、临床路径;药事服务大力发展;仿制药政策提到议事日程。中国药店:www.ydzz.com

  药品综合评价有了参考大纲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什么样的药品可以进入医院处方集,什么样的药品适合临床优先使用,药品招标时技术标要考虑哪些因素,什么样的药品适宜进入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目前,由中国医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药品综合评价指南参考大纲》已经面世,人们可以从中找到这类问题的答案。如果中小企业品种不好,技术也不先进,我看在市场上生存很艰难,靠打通关系的途径就变得非常困难。如果你的药品在市场上有临床价值和其他方面的竞争力,那么你就可以占据市场。中国药店:www.ydzz.com

  总的来讲,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个撬动的启动因子。但整个药物政策还需要涵盖更多的内容。全世界以药补医的国家很少,即便有,也必须在政府的严格监控和政策调整之下。我们要探索试点、交流、总结,总理说医改是世界级的难题,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中提出来的,最近李克强副总理又加了几句,要看到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我们要做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有绝对的好的医改,这十年好,下一个十年可能就不好了。我们要做长远的战略的准备。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戴秀英:医改不能“上边热、下边凉” [2014-03-03]
·宗庆后:推进医改 逐步解决看病难问题 [2014-03-03]
·而立之年 中国医改诸多问题待解 [2012-04-25]
·上海人大常委会将就医改专题询问 [2012-02-15]
·2012年推动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 [2012-01-10]
·医改之下:流通圈压力山大 集约化谋求逆转 [2011-12-20]
·医改小收官 机制缺位改革步履维艰 [2011-12-01]
·公立医院改革慢如牛 基药招标“变味”绊住医改 [2011-11-30]
·医改要成功一定要依靠制度建设 [2011-09-27]
·医改应解决“三个维度” 政府职责需要更清晰 [2011-08-17]
·郑宏:目前药店过剩 应在基层推动医药分开 [2011-08-08]
·卫生部部长陈竺浅谈“十二五”时期的医改重点 [2011-07-27]
·基层推进医改应把握好“六性” [2011-07-25]
·医改收官之年还有多少利好?药价退烧还有余地 [2011-07-04]
·李克强:把医改不断推向深入 [2011-06-27]
·张茅:深化医改 人才为先 [2011-06-20]
·国务院孙志刚谈医改:核心是破除基层以药养医 [2011-06-10]
·医改的重点难点在基层 需在硬软件和服务上着力 [2011-06-09]
·医保和药物制度覆盖面上升 医改仍有突出困难 [2011-05-16]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