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保健药片"定制"潮流背后的困惑:药片定位不清

【2011-11-11】【作者:袁原】【来源:经济参考报】【阅读量:10626】【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
  可怕的“执照效应”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连续5个月服用营养补充品,克劳德并没有因此明显改善体质,却险些因为“执照效应”长胖。中国药店:www.ydzz.com

  所谓“执照效应”是指错把营养补充品当成“健康执照”,以为只要服用保健品就不必合理膳食或者规律锻炼,结果养成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中国药店:www.ydzz.com

  翻阅克劳德5个月的健康日志,不难发现“执照效应”的作用。服用营养补充品初期,克劳德注意合理膳食。他在2月6日记录到,当天晚餐为烤鸡肉、蔬菜、糙米配菠萝汁。到了3月,他的晚餐中却多次出现高热量食品,例如3月2日的汉堡、薯条和炸洋葱圈。中国药店:www.ydzz.com

  自从服用营养补充品以来,克劳德对健康饮食逐渐掉以轻心,是典型的“执照效应”。他以为,既然已经服用含有维生素C、烟酸和维生素K的保健品药片,就可以减少蔬菜的摄取,大胆食用炸薯条。中国药店:www.ydzz.com

  结果,服用营养补充品以来,克劳德的体重节节攀升。今年2月1日,克劳德体重77.1公斤,到2月底长到79.4公斤,到3月31日已经长到81.6公斤。最后,克劳德不得不花3个月时间,在私人医生辅导下减肥至原来体重。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定位不清的药片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克劳德不得不亲身体验营养补充品的保健功效,部分缘于这类产品置身于食物与药品之间的“模糊地带”,一直缺乏权威机构检测和监管。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美国,没有联邦机构为市场上的营养补充品编制目录,更别提予以检测。根据1994年出台的一项法律,营养补充品被定义为通过口服方式、旨在补充膳食不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药草制成品。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因为定义模糊,对于即将上市的某种营养补充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甚至无权过问其安全性和功效。只有在其上市后引发健康隐患,药管局才能予以查禁。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目前,营养补充品多由厂家命名,未必能如实反映其成分和功效。克劳德服用的健骼宁含有硫酸盐葡糖胺,这种物质常见于人类关节粘液中,因此健骼宁被推荐给关节炎患者服用。此外,每片健骼宁中还含有维生素C和锰等物质。他服用的超级抗氧化剂成分更为复杂,每片药剂含有维生素A、B 6、B12、C、D 3、E和K等26种成分。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不少研究试图用数据验证营养补充品的保健功效,但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布朗斯坦认为这些数据不可靠,因为样本人群数目有限,且缺乏安慰剂控制。他还指出,由于每种营养补充品由至少十种成分构成,很难确定究竟哪种成分起到保健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心脏研究所主任爱德华多·马尔万甚至警告说,过度服用抗氧化剂可能造成干细胞基因突变。他不推荐服用营养补充品。“我真为那些每天服用20多片维生素的老太太担心,”他说,“我所知的所有情况下,合理膳食已经足够。”中国药店:www.ydzz.com

  利润不菲的市场中国药店:www.ydzz.com

  尽管尚无科学数据证实其保健疗效,营养补充品仍然热销,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中国药店:www.ydzz.com

  布朗斯坦对营养补充品持怀疑态度,却服用一种号称能补充维生素D的保健品,每片含维生素D 2000个国际单位。其实,关于维生素D含量的所谓健康标准,医学界至今尚存争议。布朗斯坦对此并非不知情,但仍服用营养补充品,只为防患于未然。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不少消费者抱有类似心态。他们对营养补充品将信将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却愿意一试,心想“万一这真管用呢?”保健品市场因此扩张迅速,商家纷纷推出各类保健药品,针对从关节炎、老年痴呆症到癌症的几乎所有疾患。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美国,人们如今每年花费280亿美元购买营养补充品,是1995年的两倍,比每年用于健身锻炼的支出多50亿美元。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克劳德选中的乌苏纳产品90%产自其位于盐湖城的制药厂,每周出产2200万片营养补充品。该公司采取类似安利的直销模式,在全美有20万直销人员,去年收入高达5.65亿美元,却仍算不上该行业的“大玩家”。美国营养保健品知名品牌G N C年收入19.3亿美元。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全球首屈一指的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也看好营养补充品市场。该公司去年收入高达680亿美元,其中有4.63亿美元收入来自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营养补充品。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国内保健品违法添加化学药物现象普遍 [2013-10-11]
·减肥保健品:疗效基本靠吹 [2013-06-18]
·食用假冬虫夏草等于慢性自杀 [2012-12-25]
·虚假保健忽悠人 药店厂家都担责 [2012-11-02]
·衢州部分药店保健品售卖旧习不改 [2012-10-30]
·业内人士自揭保健品暴利内幕:70元进800元卖 [2012-05-31]
·业内解密保健品百倍暴利 [2012-05-18]
·国家食药监局:没批过补脑等保健品 [2012-05-11]
·揭秘保健品利润链:198元补脑产品成本8元 [2012-05-07]
·药店保健品区“变脸” [2012-04-18]
·违法成本低 保健品爱玩“套牌” [2012-03-15]
·西布曲明已禁用却"阴魂不散" 出现在减肥品中 [2011-10-31]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修订 可操作性更强 [2011-10-13]
·药监局欲整饬保健食品销售乱象 [2011-10-08]
·保健品“套牌”乱象:一个批准文号,N个产品用 [2011-08-10]
·保健品涨价再度成焦点 安利纽崔莱27款产品上涨 [2011-07-04]
·安利纽崔莱价格大涨 专家称保健品不吃也罢 [2011-06-22]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