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保健品“套牌”乱象:一个批准文号,N个产品用

【2011-08-10】【作者:李劼 张馨苑】【来源:南方日报】【阅读量:13607】【 】【打印



本文共3页 当前为第2
  市场:网络成“套号品”的温床中国药店:www.ydzz.com

  记者走访本地二天堂、海王星辰、建民、老百姓、金康等多家药店,均未发现套号的保健品。反而是在淘宝上看到“左旋肉碱8点瘦”依然有售。中国药店:www.ydzz.com

  北京一家保健品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向记者透露,由于监管部门加强了抽查的频度,近年来,“套号”现象在正规药店有所收敛,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市场将成为“套号”保健品的又一温床。此外,还有每年的药交会仍存在着大量的套号交易。中国药店:www.ydzz.com

  广东省健康保健协会秘书长张咏介绍说,电子商务本身固有的某些缺陷,加之我国现滞后的电子监管存在着诸多漏洞,使得“手段多样”的商家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市场。而王先生则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市场的本性就是逐利”。网络市场起步较晚,我国的电子监管较实体市场监管漏洞更多,风险更小,利润和风险的博弈中,网络市场自然成为了不二选择。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专家:说白了就是假冒伪劣中国药店:www.ydzz.com

  谈及行业“套号”现象,广东省健康保健协会秘书长张咏直言“此类产品说白了就是假冒伪劣”。批准文号好比保健食品的“身份证号”, 我国现行的法规规定,一个批号只能对应一种保健食品。中国药店:www.ydzz.com

  然而总有不良商家违法违规,玩出五花八门的“套号”把戏,常见的有:盗用别家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或一个产品出问题换个名称包装再上市,批号不变的。还有普通食品套用保健食品的号,最恶劣的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盗用药品批准文号。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成因中国药店:www.ydzz.com

  高利润:罚款与收益明显失衡
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为何“套号”屡屡出现,张咏表示,每一种产品在申请生产批号的过程中,都需要经过大量的产品试验,而直接套号则“免了一切”,这些没有经过任何试验和检测的药品,必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中国药店:www.ydzz.com

  申请“小蓝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需要一定的周期,常常一年以上;其申请成本也高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套号’自然成为了不法厂家变相追求低成本和高利润的方法”,张咏说,有些商家违法偷用其他厂家的产品批号;而有些则直接与厂商达成协议,“租用”其生产批号。中国药店:www.ydzz.com

  然而这样顶风作案付出的代价却不大。张咏进一步分析,即使某厂商因套号而被监管部门发现,等待它的也不过是数额不算高的罚款,只要及时交上罚款,便再无任何后续影响。“有的商家根本就是明知故犯,罚款与所获收益的利润比,他们心里掂量得很清楚”。他认为,以罚款代处罚,根本不能达到处罚的根本目的——纠正。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王先生向记者坦言,保健品行业的“套号”现象,其根本还是由于“套号”风险与利益比的失衡,“如果加强了监管,风险增大了,套号的风险与利益比自然会降低,市场难度增加后,套号的商家也会主动减少。”张咏建议,目前单一的处罚手段应该更加严厉、多元化,“套号”产品一年内被罚款的次数达到了一定上限,应对其进行停牌等严厉处理。中国药店:www.ydzz.com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