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探索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从以上两种模式的设计上看,招标的导向和逻辑有显著区别。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安徽模式”是解决价格虚高的问题,采用先评技术标,再评商务标。技术标评审主要对投标药品质量及质量可靠性(企业GMP资质认证、质量类型、生产规模、销售额、行业排名、市场信誉、不良记录情况等)相关指标,实行百分制评标。同一品规药品,按照技术标评审得分高低,确定进入商务标评审药品,数量≤2个,全部进入商务标评审;在3~5个之间,排名前60%的药品进入商务标评审;投标数量≥6个,排名前50%的药品进入商务标评审。商务标评标中,以最低报价确定中标药品,实行单一货源,即一家产品中标;认为经过技术标30%~40%的淘汰,留下的企业应该是相对有实力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合格的、可以满足老百姓需要的,价格越低越好,而且单一货源承诺解决了只有资格没有数量的问题,可以让企业大胆降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上海模式”则延续了药品集中采购的综合评议法,即对产品的质量、信誉和服务、价格等三方面实行百分制评标。价格权重为30%;质量及质量的可靠性(临床疗效、质量标准、企业GMP认证、企业规模、纳税情况、产品知名度、包装质量和便捷性、伴随服务、不良记录情况等)占70%。中标者为1~5家,它更倾向于质量评价越高的企业产品就越好,防止价格虚低的现象发生。中标企业数家,在市场中在进行二次竞争。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两种模式,都是对我国基本药物招标政策的探索和改革,相信无论是安徽还是上海,出发点都是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但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社会反响和评价?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客观上讲,“安徽模式”是在天价芦笋片事件后,在舆论对药价虚高的口诛笔伐中出现的。“上海模式”是“安徽模式”推广中出现了价格虚低现象后引发关注的,两种模式在不同时期出现,引发不一样的反响也很正常。中国药店:www.ydzz.com
改革总不是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的,尤其药品招标的改革。笔者认为,需要理智看待这两种模式。“上海模式”让人似曾相识,其实质与非基药集中采购的方法没有多少不同,当业界在褒奖上海做法的同时,不能忘记曾经对“县级县以上药品集中采购”的种种议论,“上海模式”的平和也许不会太多触动现有生产企业的利益,尤其是外资企业,但是根治药价虚高确是不破不立。中国药店:www.ydzz.com
“安徽模式”破而未立,其进步意义毋庸置疑,不能因为其动了很多人的“奶酪”就要试图去推翻,殊不知取消了“安徽模式”,没有了价格虚低,大家依然会将焦点集中到被人们淡忘的药价虚高上。新模式总是需要逐渐完善的,如建立技术标的科学评价体系,设置合理的淘汰比例,防止低于成本的药物投标等等,均需要摸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国药店:www.ydzz.com
(作者系九州通医药集团业务总裁)中国药店:www.ydzz.com
基药招标需摒弃模式之争
【2011-07-05】【作者:耿鸿武】【来源:医药经济报】【阅读量:10599】【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京版“安徽模式”再突击 [2012-11-13] |
· | 广东招标方案露峥嵘 协会介入模式之争 [2011-07-29] |
· | 广东模式药企选择题 要么降价要么退出 [2011-07-21] |
· | 粤基药招标青睐安徽模式 沪模式遇冷 [2011-07-21] |
· | 五度易稿难定调 粤基药招标模式将出 [2011-07-07]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