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张茅:深化医改 人才为先

【2011-06-20】【来源:求是】【阅读量:10812】【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
  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核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编制,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在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配备专门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加强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卫生应急骨干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积极探索建立等级卫生监督员制度,推进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到2020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118万人。二要大力加强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医护比为1:0.85,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要逐步改变医护比倒置的现状,加强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培养,保障护士权益和待遇。加强药师规范化培训,完善药师岗位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推进药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精神卫生、儿科医师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和培训,合理扩大医学教育规模,加强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三要大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要结合科技重大专项和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的实施,建设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国际化、高水平医药卫生人才。继续认真组织实施“千人计划”,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创业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完善“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医大师”等选拔机制,选拔一批高层次卫生人才。中国药店:www.ydzz.com

  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人才发展,环境是根本,制度是核心。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卫生人才工作的根本着力点,遵循卫生人才规律,科学培养人才,合理评价人才,用好用活人才。一要建立健全符合规律、适应需求的培养开发机制。卫生人才的培养开发,要遵循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从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综合设计。在院校医学教育阶段,要建立和完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根据需求动态调控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规模;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要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优化全科医师知识结构、夯实专科医师基础,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继续医学教育阶段,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各类卫生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二要建立健全突出能力、注重实践的评价发现机制。评价机制既要发现人才,又要引导人才钻研技术、提高技能、改善服务。目前医药卫生领域,尤其是临床专业的人才评价办法存在过分倚重论文的倾向。要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工作特性和能力要求,建立健全卫生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从事科研工作的,要强化创新能力,鼓励潜心研究;对从事临床工作的,要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同时,要拓宽评价渠道,改进评价方式,建立更加注重实际贡献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三要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灵活高效的流动配置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使卫生人才向基层、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积极探索医师多点执业,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探索建立县乡人才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县域人才统筹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的医药卫生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四要建立健全体现业绩、激发活力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使医务人员收入与工作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保障医务人员待遇,充分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多层次医药卫生人才激励制度。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宣传卫生人才典型,营造人才强卫的浓厚氛围。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领带动作用。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卫生人才规划有5个重大人才工程,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要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卫生人才资源开发新格局。(张茅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戴秀英:医改不能“上边热、下边凉” [2014-03-03]
·宗庆后:推进医改 逐步解决看病难问题 [2014-03-03]
·而立之年 中国医改诸多问题待解 [2012-04-25]
·上海人大常委会将就医改专题询问 [2012-02-15]
·2012年推动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 [2012-01-10]
·医改之下:流通圈压力山大 集约化谋求逆转 [2011-12-20]
·医改小收官 机制缺位改革步履维艰 [2011-12-01]
·公立医院改革慢如牛 基药招标“变味”绊住医改 [2011-11-30]
·抗菌药管制对用药震动大 药房托管未切断利益链 [2011-11-29]
·医改要成功一定要依靠制度建设 [2011-09-27]
·医改应解决“三个维度” 政府职责需要更清晰 [2011-08-17]
·郑宏:目前药店过剩 应在基层推动医药分开 [2011-08-08]
·卫生部部长陈竺浅谈“十二五”时期的医改重点 [2011-07-27]
·基层推进医改应把握好“六性” [2011-07-25]
·医改收官之年还有多少利好?药价退烧还有余地 [2011-07-04]
·李克强:把医改不断推向深入 [2011-06-27]
·国务院孙志刚谈医改:核心是破除基层以药养医 [2011-06-10]
·医改的重点难点在基层 需在硬软件和服务上着力 [2011-06-09]
·医保和药物制度覆盖面上升 医改仍有突出困难 [2011-05-16]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