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突破 必须依靠国产品牌中国药店:www.ydzz.com
现有的化妆品供应链难以支持多元化经营的品种需求,是零售药店面临的最大问题。药店想获得新的化妆品品种,有两个渠道:一是引进国外新品牌;二是期待国内企业开发新品种。这两者都有一定难度。中国药店:www.ydzz.com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外化妆品分为两类,一是普通类,包含发用品、护肤品、彩妆品、指(趾)甲用品、芳香品;另一类是特殊用途类,包含育发类、健美类、染发类、防晒类、除臭类、祛斑类等。两类化妆品在进入中国市场前都必须接受国家卫生部门的审批,在质量检验部门检测,取得化妆品进口卫生许可批件。报关时,海关部门要求提供批件并进行核实,否则产品只能被扣留或退回。一般进口普通类化妆品4个月就可拿下批件,产品的检测费用在4800~7800元之间;而特殊用途类需要6~7个月取得批件,费用在1万~3万元之间。某业内人士表示:"一个国外化妆品品牌就有上百个产品,国外药妆店经营的品种都上万。如果想开类似的门店,上万品种如何进口是困扰药店的大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而产品线单一向来是国产品牌的硬伤。"去年国产品牌在化妆品总销售量的比例仅占20%。"叶真表示,现在不少国内医药企业也在推出自己的化妆品品牌,如马应龙、片仔癀、同仁堂等,销售情况优于其他国产品牌,但大多数药企仅有单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线。即使药企有志于将化妆品事业做大做强,也多半停留在策划、开发阶段,尚未落实到零售终端,在短期内不能改变产品线单一的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此外,营销模式也有待改进。据了解,2011年片仔癀对旗下化妆品进行全新升级,推出3大系列旗下13大分支、70余款产品抢占美肤市场,马应龙也即将推出眼贴膜产品。"片仔癀和马应龙与金象都有战略合作关系,我们的门店都会大力支持,但国产品牌目前还属于货架营销模式,而薇姿等国际品牌一向都是专柜模式。"叶真表示,外资品牌多具备成熟的市场资源和营销模式,有营销人员的系统培训,有多渠道的宣传途径和广告投放,这恰恰是国内药企的"短板"。叶真认为:"马应龙的销售状况较好,一是广告投放比较到位,打出了品牌的知名度;二是产品诉求比较清晰,突出'祛除黑眼圈'的功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一点值得其他国内厂家借鉴。"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此外,目前我国并没有"药妆"概念,更不要说"药妆"的生产标准,这也给试图以专业形象推出"药妆"的医药企业出了难题。一位医药企业的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家权威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只有'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概念,而国内药企生产的化妆品基本都会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对于这类添加有中草药成分的化妆品尚无具体报批办法,只能报批为普通化妆品,在包装、宣传、推广时都受限制。"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特殊用途化妆品的行业标准,让国产化妆品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药店:www.ydzz.com
企业扩张之路难行 药店化妆品市场陷"困惑期"
【2011-02-21】【作者:陆悦】【来源:中国医药报】【阅读量:20175】【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2页
![]() |
相关阅读 |
· | 药妆工商合作为何败走麦城 [2013-11-13] |
· | 药店药妆路何方? [2013-09-29] |
· | 药店卖药妆,重铸断裂之链 [2013-09-24] |
· | 药店“妆”意何时浓 [2013-09-24] |
· | 药妆品牌逃离药房:渠道混乱 瓶颈难破 [2013-09-13] |
· | 药妆供应问题或可靠OEM贴牌解决 [2012-12-26] |
· | 本土药妆走药店渠道 不但要专注更需要深耕 [2012-11-28] |
· | 产业标准缺失 本土药妆十年长不大 [2012-11-06] |
· | 云南白药、马应龙等涉足药妆 争抢日化蛋糕 [2012-09-11] |
· | 连锁超市药店扎堆变身“药妆”:美丽“钱”景 [2012-08-10] |
· | 药妆遇冷,药店热情不减 [2012-04-26] |
· | 华润万家、联华也杀入 零售业药妆“混战” [2012-02-21] |
· | 日式药妆中国行 [2012-01-09] |
· | 零售药店发展药妆的运营风险 [2011-10-12] |
· | 像做药那样做药妆 [2011-07-28] |
· | 寻找药妆根据地 [2011-06-21] |
· | 药妆:雾里看花不妨碍殊途同归 [2011-02-23]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