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店”的雏形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在医药分业制度背景下从传统药店转型而来。在日本,凡是有化妆品销售的药店都可称为药妆店,药妆已经发展成为零售业的四大支柱业态之一;在台湾和香港,药妆店更像个人护理用品店,只不过在店内都有药品专柜;欧美国家,几乎每家超市都有独立的一块区域经营药妆商品,并且大部分是24小时营业的。据统计,在药妆颇为兴盛的这些国家和地区,药店的化妆品销售比例占到了整个化妆品行业的30%。而日前,中国内地的药妆店更多参考台湾的模式,经营者几乎都是药品零售商,即在原来出售的药品种类之外增加了化妆品类别。中国药店:www.ydzz.com
2011年5月,《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和健康服务等多元化经营。由此,药店转型“药妆店”的热潮掀起。随后,老百姓大药房将其2000平方米的长沙东塘店变身为药妆店,海王星辰也再度试水药妆概念,在深圳宝安开出新店。与此同时,整个2011年,第一医药更是开出了10家健康加芬药妆店,其中一半为对原有的药店进行模式嫁接。数据显示,在深圳和广州,80%左右的药店都开始进行化妆品的销售。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如此声势浩大的热潮影响下,药妆店的前景无疑使诸多亟待转型的传统药店热血沸腾。但在先行者的尝试中,变身“药妆店”也存在诸多风险,盲目变身很可能一无所得。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不成熟的供应链中国药店:www.ydzz.com
供应链问题是制约国内传统药店向药妆店转型的一大瓶颈。不可否认,因为起步较晚,国内市场药妆产品的消费氛围还很欠缺,供应商的积极性不高,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药店都将眼光瞄向了日本及欧美,试图建立“跨国供应链”。然而,“跨国供应链”的培养是一项耗时、耗力、耗资金的大工程,对于单个的药店系统来说很难实现。中国药店:www.ydzz.com
供应链的不完备也造成了国内药店药妆产品线单一的硬伤。虽然目前不少国内企业也在推出自己的化妆品品牌,如马应龙、片仔癀、同仁堂等,但大多数药企都仅有单品,而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线,远无法满足药妆店商品种类过万的铺货需求。而如果曲线补给,完全依靠进口商品,审批和高额关税则是两道必须跨越的槛,如此便失去了性价比优势。因此,同质化竞争无可避免。中国药店:www.ydzz.com
而相较之下,药妆店发达的日本的状况则截然不同。在供应链方面,日本本土的化妆品品牌众多,品种更是多种多样。这种本土产品优势也为其传统药店转型提供了便利。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变身“药妆店”的风险
【2012-08-27】【作者:黄丽】【来源:医药观察家】【阅读量:108133】【大 中 小】【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页
![]() |
相关阅读 |
· | 店面数差异巨大 内地药妆店亟待寻找突破口 [2014-01-23] |
· | 日本药妆店繁荣背后 [2014-01-22] |
· | 药妆店如何走出“囧”途? [2012-08-14] |
· | 药妆店形神一体才受欢迎 [2012-07-31] |
· | 药妆店面临"无货可卖"之困 期待药企送"弹药" [2012-04-05] |
· | 从Segami退出看中国药妆经营的软肋 [2012-02-21] |
· | 中国药妆店:盈利能力比模式更重要 [2012-02-21] |
· | 打造药妆店的执行力 [2011-09-19] |
· | 药妆店失败原因大起底 [2011-09-19] |
· | 药店药妆该怎么走? [2011-07-21] |
· | 药妆连锁药店,能走好吗? [2011-06-30] |
· | 药妆店的核心模式 [2011-06-13] |
· | 转型药妆店之我见 [2011-05-03] |
· | 转型药妆店遇到的问题 [2011-04-18] |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