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观察

转型中医药,人才是关键

【2011-08-01】【来源:药店经营周报】【阅读量:12204】【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
  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大力推动,地区中医坐堂政策的逐步开放,无疑为许多药店今后的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现阶段我们总结出药店两种围绕中医药展开的经营模式,但模式归模式,能否适用于想向中医药经营转型的药店,或是否能帮助正在发展中医药经营的药店,还需要时间与实践的检验。本期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与我们共同探讨药店转型中医药发展的问题。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主持人:本报记者 逄李翌中国药店:www.ydzz.com

  嘉 宾:麦景文 广州采芝林药店连锁有限公司连锁部经理中国药店:www.ydzz.com

  易根林 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连锁国医药馆总监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代 航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流通中心研究主任中国药店:www.ydzz.com

  1 还需过几道坎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主持人:传统药店借助中医药转型大健康今后会不会成为药店中医药经营的新模式?中国药店:www.ydzz.com

  麦景文:药店要做中医药,首先中药品种必须齐全,才能满足中医和消费者的用药需求。当消费者拿一张处方到药店购药,只要缺少其中一味药,就意味整个处方作废,所以品种齐全对药店做中医药意义非同寻常。药店必须有充足的货源,要么有自己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要么有强大的采购团队,采购人员需对中药材的生产基地、生产量和收成期有非常精准的把握;另外,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在采购回来后,还需要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其进行加工、炮制,以保证中药材的安全无毒性,药店最好有自己的中药饮片厂;其次,配备专业的执业中药师也非常重要,但现在中医药方面的人才缺乏,加上传统药店本身对中医药研究不深,这些都将阻碍药店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传统药店要经营中医药,绝不是两三年能经营成功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中国药店:www.ydzz.com

  易根林:现阶段中医坐诊政策逐步开放,但实际门槛还是偏高,在申办中医坐堂诊所的流程上,政府管控较严格。和顺堂的“名药+名医+名厂+名店”四位一体中医药专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在于对整条产业链的管控,从中药原材料采购、炮制、精细加工、贮存、配送到最后的抓药、煎药全部都由企业专业人员操办,保证中药饮片高质量的同时,以中医药文化理念吸引名中医前来坐诊。这种模式复制难度高,高成本的投入与效益不能在短期得到回报也是难点所在。故单纯复制显然是行不通的,要转型大健康,还需结合药店自身的条件。中国药店:www.ydzz.com

  代航:除了上述说的两种中医药经营模式,其实最近在上海还有一种新兴起的“柜台方”,与历史上“柜台方”有所区别的是,“柜台方”由专家组严格制定组方内容,药店经执业中药师根据购药者需要现场调配并登记销售。各种模式的兴起,意味着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中医药经营显然已成为药店今后的一种发展业态。中医药是大健康药店的魂,以中医药为核心的模式是正确的,但要构造大健康理念,在品类上贵细滋补、保健品、医疗器械,甚至药妆、功能性食品等也能列入大健康药店的经营范围。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中医药或成药店转型新路径 [2011-07-29]
·转型,别忽视定位与品类 [2011-07-26]
·药店转型之让市场思维先转型 [2011-06-03]
·相似的背景 [2011-05-25]
·转型变革中的商品前瞻性管理 [2011-05-24]
·转型“伤不起” [2011-05-24]
·转型路线图 [2011-05-24]
·势比人强 [2011-05-24]
·转型:破茧化蝶的挣扎 [2011-05-24]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