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内心受害者:我不配拥有幸福

【2011-12-09】【来源:家庭医生在线】【阅读量:9482】【 】【打印



本文共2页 当前为第1
  有个男人,当他还是小孩子时,学习成绩很好,有一次他没有考及格,把成绩单拿回去给父母签字。妈妈看了后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了他。爸爸则气急败坏地臭骂了孩子一顿,要求孩子必须把这次考试的失败教训找出来,保证下一次考试不能再出现不及格的情况。中国药店:www.ydzz.com

  这个孩子认为,爸爸是真的爱他――因为爱他,所以爸爸才会着急才会骂自己,是为了他好。而妈妈不骂自己也不责怪自己,是个不关心他也不负责任的妈妈。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孩子?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有个“受害者原型”,这个“受害者”认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这是奶奶从小灌输给他的信念,奶奶是一个对他要求非常严厉的人,而这个孩子从小跟奶奶一起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当父亲责骂他时,他就认为:爸爸这样做是爱我的。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受害者”是这样一种身份:小时候因为父母的一些不公正的对待,如被忽视,被苛责,或打骂甚至是被虐待,渐渐就形成了一种这样的自我认识:我是不好的,这是我应该承受的对待;父母的不开心是因为我不够好,或父母的离异是因为我不够乖;我是家里的负担,爸爸妈妈养我很辛苦,也许打骂我爸妈能发泄一些痛苦……等等,长大后,这种受害者的身份就和我们真实的自己融为一体,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认同,这种认同让当事人以某种伤害性的态度对待自己,同时也无意识地吸引别人这样对待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更是如此。中国药店:www.ydzz.com

  因为受害者身份是隐藏在无意识中,不能轻易被察觉,但是从各种关系中可以寻觅踪影。中国药店:www.ydzz.com

  比如,“受害者认同”在家庭暴力的亲密关系中最常见。在一般的家庭暴力中,我们常常只看到施暴者凶残可恨的一面,却不能看到是因为有一个受虐的“受害者”在无意识地需要他这样的对待。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很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小时候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一个从小受过某种虐待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在自己的婚姻中重复母亲的婚姻悲剧,成为一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这是因为她在自己的婚姻中,总是有一种不配感,不配得到丈夫的尊重和爱,不配享受幸福,总是用自贬的方式对待自己。久而久之,丈夫自然也会不自觉地以贬低和不尊重的方式对待她,有暴力倾向的男人自然会被唤醒内心的残忍和暴力行为。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安慰朋友陪伴胜过开导 [2013-11-06]
·焦虑症10个迹象你有吗 [2013-11-06]
·打破人际交往僵局的六种武器 [2013-11-05]
·心理暗示法 远离坏心情 [2013-11-05]
·22种实用的心理调节法 [2013-11-04]
·6种心理助长寿 [2013-11-04]
·假期后上班焦虑如何调节 [2013-10-11]
·秋季如何摆脱心理亚健康 [2013-10-11]
·如何摆脱拖延症 [2013-10-08]
·幸福的六大要素 [2013-10-08]
·生活中常见的5大病态心理 [2013-09-23]
·培养正心态传递正能量 [2013-09-17]
·如何自我减压 [2013-09-17]
·24个技巧把压力抛到太空去 [2013-09-17]
·内心丰盈是幸福的源泉 [2013-09-16]
·心静是最好的养生良方 [2013-09-16]
·八个简单方法缓解心理压力 [2013-09-13]
·怎样让心与心靠的更近 [2013-09-13]
·八个心理妙招踢走职场坏心情 [2013-09-11]
·午饭恐惧症是一种社交病 [2013-08-29]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