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收藏本站|设为首页今天是

6个小妙招增强秋季免疫力

【2012-10-22】【来源:家庭医生在线】【阅读量:105101】【 】【打印



  导读:秋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的人都是在秋季一不注意就感冒了,有的时候轻微的感冒自己还感应不到,等到感冒加重了才发觉自己生病了。你知道的养生常识中有没有提高免疫力的呢?中国药店:www.ydzz.com

  秋季是感冒等各种疾病的多发期,今天小编提供给大家6个健康小贴士,帮助你增强秋季免疫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1.辨证服药。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此为“药补”。阴虚体质者可适当服用一些滋阴清火、生津止渴之品,如西洋参、沙参、麦冬、五味子以及生脉饮等中成药。阳虚者,可选用鹿茸、龟龄集等中成药。气虚者可选用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即可适当调整机体偏差,又有“冬病夏治”的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2.节欲保精。中国药店:www.ydzz.com

  此为“精补”。 酷暑盛夏期间,要适当节制性生活,防止过度耗伤肾精,降低机体抵抗力。中国药店:www.ydzz.com

  3.谨防寒冷。中国药店:www.ydzz.com

  “三伏”之际,既要预防暑热,也要谨防贪凉受寒。在空调室时间不宜过长,睡眠之时空调的温度不宜调得过低,要注意室内与室外的温差不要过大,以防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引起手足麻木、关节疼痛、口眼歪邪等病。中国药店:www.ydzz.com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专家指出,体湿的人容易出现疲劳、汗多、头重、四肢乏力、皮肤瘙痒、湿疹、腹胀等症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避免湿气入体。中国药店:www.ydzz.com

  4、对付体湿,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中国药店:www.ydzz.com

  比如苋菜、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中国药店:www.ydzz.com

  薏仁不仅含有高蛋白,而且还富含B族维生素、钙、铁、膳食纤维等,是一种营养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湿、增强肾功能。中国药店:www.ydzz.com

  另外,冬瓜和西瓜也属于性寒味甘,清热生津的食物,湿热天气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较好的利尿作用。中国药店:www.ydzz.com

  5、保持屋内空气流通。中国药店:www.ydzz.com

  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中国药店:www.ydzz.com

  6、少食甜腻食物。中国药店:www.ydzz.com

  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中国药店:www.ydzz.com

相关阅读
·秋高气爽防日光性皮炎要注意防晒 [2014-08-28]
·秋季进补先排毒素 4招扫光体内垃圾 [2014-08-19]
·12个小妙招 让你秋冬不生病 [2013-11-01]
·秋季不可犯的养生6错误 [2013-10-29]
·秋季中药泡脚 保护人体第二心脏 [2013-10-24]
·防中风防肺疾 深秋“五防”保健康 [2013-10-24]
·秋季保健分三段 [2013-10-14]
·秋季防秋燥记住三要诀 [2013-10-11]
·十一长假后 警惕秋泻发生 [2013-10-08]
·秋季上班族应谨防秋乏 [2013-09-27]
·养成八个好习惯 警惕多事之“秋” [2013-09-25]
·七件事舒服过秋天 [2013-09-24]
·秋季防眩晕 颈部要保暖 [2013-09-24]
·养生保健:秋季容易犯困?8个提神方 [2013-09-12]
·养生保健:秋季做好六件事 远离秋燥 [2013-09-10]
·立秋养肺正合时 [2013-08-20]
·立秋养生一冷一热容易中阴暑 [2013-08-14]
·秋季养生保健的9大妙招 让你远离疾病困扰 [2013-08-09]
·秋冬养生:告别内燥 4招调养水当当体质 [2012-11-08]
·降温天该如何防寒养生 [2012-10-31]


免责声明:中国药店网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我要投稿|广告合作|网站广告|有奖问答|调查报告|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25, www.yd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药店 京ICP备2021018715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 不得私自转载文章内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115号